分享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鸿雁书香 2019-07-07

邢台市在明清时期建置为顺德府,顺德府素有‘鸢水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形胜之乡’的美誉,向有十二景之说,根据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李京增补)记载,顺德府十二景为:太行叠巘、大陆澄波、尧山圣迹、鹊庙仙迹、百泉鸳水、达活龙湫、郡楼远眺、古刹春游、宫墙柏影、雉堞荷香、龙岗霜月、檀台烟雨。其概况诗文及今貌分别如下:

一、太行叠巘

[李京原文] 太行万里也,自龙门至医无闾,绵亘万里,皆太行也。中条、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胜数。大河北之干龙,东西界之襟带,控燕、韩、晋、赵、郑、卫、齐、梁。在顺德则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视他郡为密迩。支颐丽瞩,以供朝夕。

诗曰:

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

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今貌:有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景区紫金山、天梯山、天河山、峡谷群、九龙峡、前南峪、云梦山,还有张果老山、小西天、凌霄山等历史名山。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二、大陆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陆既作,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夏禹疏九河,分九州旧迹也。今旧迹虽迁移,泽尚在任县。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汇于此。一名小东湖,一名张家泊。八月,水平万顷,茫然涵虚混太清矣。诗曰: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擎飞向晚风。

明月兼阴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今貌: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大陆泽国家泄滞洪区(全国第三),宁晋泊湿地(规划)

大陆泽,又名巨鹿泽、广阿泽,位于邢台市任县、南和县、巨鹿县、隆尧县、宁晋县、平乡县之间,面积原约1500平方公里,古代天下九蔽之一,海河众多河流水系汇聚于此。明代中期分裂为宁晋泊和大陆泽,大陆泽又称东湖、张家泊,是任县八景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现在大陆泽—宁晋泊是中国排名第三的泄滞洪区,可滞纳洪水约超过30亿立方米。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大陆泽湿地公园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大陆泽湿地

三、尧山圣迹

尧山,唐山县之北八里,一名虚无,又名巏山务,又名宣雾。帝尧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岗、干言山、卧牛山,尧山内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尧庙,尼父祠存焉。京师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车召登陟,马首翠微自尧山始。诗曰:

平原东陆结山岗,灵秀飞来接太行。

日耸丰碑霄汉回,雨收废寺碧云凉。

帝尧封邑名还在,尼父停车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变,时雍非复旧陶唐。

今貌:尧山又名宣务山,位于河北省邢台隆尧县。山脉包括尧山、宣务山、红山、茅山、干言山、旄山、孔岗等众多山峰,山由东北往西南走向,东西广三里,南北长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这一带是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古为唐山八景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唐山县,隆尧的历史名称。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四、鹊庙仙迹

鹊庙,内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鹊,有首有尾。春秋时,赵简子病,秦越人诊脉,知七日而悟。简子神其术,赐越人扁鹊田四万亩。宋仁宗疾,梦人予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问履历,建庙于鹊山,祀封灵应王。岁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满岩谷。庙之西龙腾山太子岩,神僧咒龙,虢太子出家处。诗曰:

巍峨宫阙已千年,劫火曾灭世几迁。

古柏虽沾新雨露,残碑犹峙旧山川。

人声响彻惊三月,神贶通灵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今貌: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庙,位于邢台市内丘县,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面积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扁鹊庙,扁鹊为赵简子治好病后,为答谢扁鹊,赵简子便将邢地中丘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予扁鹊。扁鹊接受了这份赐封,从此便在此居住下来,上山采药,入乡巡医,扁鹊庙始建年代不详,自汉代时期已经存在。由于扁鹊累受朝封,此祠祀典的规格较高。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五、百泉鸳水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诗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净明润物作甘霖。

双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万亩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无地不风林。

从来疏凿归沟洫,泽被邢襄自古今。

今貌:国家水利风景区、邢台水生态修复试点。

邢台古为百泉之城,“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百泉泉群位于邢台城东南部,包括百泉、狗头泉、黑龙潭、白沙泉、小龙泉、华庄泉、晋祠泉、葫芦套、和尚泉等十几组泉群,均汇入七里河,是华北著名冷水泉,80年代后逐渐干涸,近几年狗头泉,百泉曾复涌数次。

鸳水,古代七里河自百泉向下游分南北两支,称作鸳水和鸯水,后鸳水逐渐成为主流,故七里河别称鸳水,其下游名百泉河、顺水河,河流发源于邢台西部山区,流入大陆泽,全长95公里,目前邢台七里河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复涌的百泉

六、达活龙湫

氵虒水。《水经》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脉千流,散而成河,离城三十里伏而不见。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测,蛟龙潜焉,曰达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祷雨即应。潭面仅一、二亩,岁大旱不涸,流入城壕卫城,亦可分流灌两三村田。诗曰:

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

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

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

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

今貌: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达活泉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西北,占地面积上千亩,是河北省5星级公园之一,并荣膺省“十佳公园”称号。 达活泉原 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许,泉水晶莹碧透,一望见底,水量大时,主泉似开锅之水,翻华斗艳,银花沸腾,无数水泉,犹如玉盘行珠,滚流不息。后赵时期,佛图澄敕龙取水于此,北宋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开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饰,遂使达活泉成为一郡之胜。公园内建有郭守敬纪念馆。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七、郡楼远眺

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诗曰:

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

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

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

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今貌: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邢台城市原点。

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北端,原顺德府衙南。始建于唐代,元代时期被誉为四大名楼之一,后损于兵火,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顺德知府黎光亨进行修复。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清风楼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邢台市的城市原点所在,知府黎光亨修建此楼,旨在宣扬清廉的政风,其标榜:“皇风清穆,来自帝侧,我先宣之,播于八极”,“清风楼”一名即因此而得。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八、古刹春游

东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浮图,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正月十六日,贩农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乡民之力农者,争售其器,亦有妇女游,竟日而罢。诗曰: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今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五星级广场、河北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开元寺,又名大开元寺、东大寺,唐开元年间赐名开元寺,元代忽必烈赐名大开元寺,为历代名刹,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曹洞宗的祖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九、宫墙柏影

顺德府儒学,南北长二百三十一步,东西广一百一十一步,殿庑弘敞,宫墙崇峻。古柏数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间物。形胜甲天下,日月丽影,印拂阶墀,如筛金沥玉,风动声清远,袅袅似鸾凤鸣经,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肃,爽朗畅悦。诗曰:

宫墙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苍秀色,芹香熏老岁寒心。

讲堂照日云流砌,书阁凌空月满林。

天际笙簧风细细,诸生弦诵和歌吟。

今貌: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台市春秋季祭孔圣地、汉服活动基地

顺德府文庙原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后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整体移建于达活泉公园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大成殿内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和孔子圣迹图36幅彩绘,是邢台市祭孔的圣地。顺德府文庙是河北省冀南地区唯一留存的府级文庙,大成殿是河北省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十、雉堞荷香

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诗曰:

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

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

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今貌:邢台市游园(柳溪园)、邢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邢台城墙高3丈6尺,石基一丈,砖面高3丈5尺,厚6丈有余,素有顺德府好城墙之誉。在邢台城北门外,由发源于达活泉、白沙泉等泉的牛尾河、小黄河、护城河、围寨河等河溪,汇聚于此形成的河渠交错、垂柳成荫的水乡泽国。这里有战国豫让桥和唐代柳公权的碑刻而闻名。金大定年间(约公元1184年)邢州刺史在此挖池塘,筑长廊,建亭台(柳公亭,别称柳溪亭、君子亭),养鱼植柳,形成了“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历史名胜。元代太保刘秉忠《柳溪亭》诗曰:

亭前桃李水边楼,与客携壶慰倦游。

眼底谁知花妩媚,人间惟有酒风流。

情元易感千年任,愁不难消一醉休。

传与京华美年少,莫将白发博封侯。

明代诗人王鸿儒对柳溪亭诗曰:

溪亭临水面高城,杨柳芙蓉绿映红。

遥想使君来游赏,沸天鼓吹月明中。

此处垂柳成林,芦苇、荷花、香气四溢,河流银花飞溅的美景胜地,水磨旋转,鲤鱼跳跃,鹅鸭遨游,渔翁捕捞的优美画面,与巍峨高耸的古城墙交相辉映,月明之夜、灯火璀璨,城墙倒影水中,随水波晃动。为古邢台八景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十一、龙岗霜月

龙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长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许,土龙也。如绳如带,如龙如蛇,后周以此名县。无林木蔽,少农牧践。八、九月,霜月凝空,城头下瞰,蜿蜒蠕蠕,似动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云护之。元儒董朴结庐其傍,讲周、程、张、朱之学教士,隐居五十年,号龙岗先生。诗曰:

郁郁葱葱五里长,城头远眺小平岗。

晓风浮动黄如雾,夜月轻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护金汤。

回旋龙脉饶形胜,北拱皇都控大荒。

今貌:土龙岗已经铲平不存,此残碑可怀念。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十二、檀台烟雨

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诗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

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今貌:邢台市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地标性文化遗址点。府衙西北侧,明清时期为顺德府游园,现规划为街角公园—古檀台公园。

《登邢台》

明代·李攀龙

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牧才。

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回。

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