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肝病证治

 昵称G3qL5 2019-07-07

 肝病治则

  从中医辨证学可见肝病的证候约有十多种:肝郁证、肝痹瘀血证、肝气证、肝风证、肝火证、黄疸湿热诸毒证、肝寒证、上热下寒证、肝虚证、肝水证等。徐经世按照五行生克之理对治疗肝病提出“四法”。

  疏肝理气、调达木郁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按照《难经·四十一难》所言:“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肝在五行属木,与春气相通,以木之升发、生长、条达之性来形容肝主疏泄的功能恰如其分。其疏,可使气行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疏泄正常则能维持全身气机畅达,升降平衡、经脉通畅、气血冲和、情志悦舒、脏腑协调。肝疏泄失常则致气机郁结而为病,见有闷闷不乐、嗳气频作、胸胁痛胀、烦躁易怒、女子月经不调等,治疗当遵条达木郁之旨。无论肝病在初、中、末任何一个阶段,疏通气血这个原则应贯穿其始终。

  后世医贤李东垣作《脾胃论》十分注意疏通肝木;朱丹溪虽善用苦寒,却妙于开郁,方药如独胜丸;叶天士创通络法同时巧寓疏肝。这说明治肝方法虽多,掌握“舒气令调”的原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理脾和胃、和煦肝木

  理脾和胃的法则是治疗肝病的必然走向,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木得土而达”。肝之疏泄失常,致“郁而不达,其气乘脾”,治先理脾和胃,以土资木。须注意的是,此法针对肝偏于实之证,治当先实脾。若治肝虚者,则宜直补本宫,以防外侮。

  补益肾水、清平相火

  此法的提出源于肝肾的五行生化关系,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肾同源,彼此互化,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赖肾精的滋养而不虚,肾精赖肝血充养而不亏。若肝病及肾,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内扰,临床则表现为胁肋隐痛、肢体麻木、目干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等症,治疗需以母补子,方用一贯煎、二至丸等。

  一贯煎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后世所传之《柳州医话》系清咸丰年间王孟英所辑,非本人所作。在《续名医类案》中载有高鼓峰、吕东庄二案胃痛治验的按语中见到。魏之秀说:“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而予早年亦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子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如应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纯治胁痛吞酸疝瘕,一切肝病。”魏氏认为本方立法遣药本于脏腑制化之理,如环相贯故名一贯。其组方首先是高氏滋水以育肝体的薪传,进而更有魏氏养金水以制肝用的创新,可谓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代表方。

  活血化瘀、燮理阴阳

  新病在气,久病在血。若肝之疏泄失条日久,则气血流行受阻而形成瘀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燮理阴阳之法,“宜养肝不宜伐肝”,方用燮枢汤、三阴煎等。

  以上拟从肝之生理、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论述,虽未言及现代医学的肝病,但其治法和方药对抑郁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系疾病都有确切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