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非常复杂的疾病,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内经》咳论的意思来理解,所谓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所以不管是什么疾病,都可以有咳嗽的症状,但是治疗时如何治疗,是先治咳嗽,还是先治杂病,就不好说了。 在古代,所谓的咳嗽其实是分类的,一是有痰无声,这种一般就是上消化道的炎症,所以有分泌物,此时的治疗主要是考虑脾胃问题,是中焦有湿气,治疗时比较容易。当然,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上呼吸道有炎症,这是嗽。还有一种就是咳,咳属于有声无痰,这也分两种,即痰的来源是什么。 不过,现代所谓的咳嗽其实是不分的,只要有痰,或者有声,都算咳嗽的一种。古代的书籍对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有的分为肝、心、脾、胃、大肠、小肠,《诸病源候论》更是把咳嗽分为十类,这些分法都比较有逻辑性,但是对于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不强,所以在后世的书籍中,这些分类方法慢慢被淘汰了。 到了清代的张景岳,才正式提出咳嗽按照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内伤咳嗽,一种是外感咳嗽,内伤外感咳嗽的区别被后世所采纳,是指导治疗咳嗽的金标尺。比如陈修园采纳了这种分类,唐容川也采纳了这种分类。 内伤咳嗽,则主要与五脏六腑的气血状态有关,而外感咳嗽则主要与六淫之邪有关,所以从此我们又可以分出好些类别。比如内伤咳嗽之中,我们可以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暑湿咳嗽,而内伤咳嗽之中又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犯肺咳嗽、阴虚咳嗽、阳虚咳嗽等等。 因为咳嗽的病因不一样,所以在辨证论治时,策略也不一样,如果是外感六淫之邪,且刚刚开始,则需要用发散之药,比如我们知道的风寒之邪,则用性温之药,如果是风热之邪,则用辛凉之药。内伤咳嗽,则要考虑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一般来说是痰与火,痰则是因为水湿之邪凝聚成痰,而火则是因为七情化火,最终影响人体的肺气宣发肃降。 风寒咳嗽,辛温解表 其实治疗风寒咳嗽最好的方剂是小青龙汤,或者说麻黄汤,但是我们的《中医内科学》之中都没有选,而是推荐的三拗汤合止咳散,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日常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们根本不是辨证论治,而是看病论治,所以咳嗽就要加止咳的药物,腹泻就要加止泄的药物。 在很多人一开始学医的时候,因为学的不是经方的路子,所以会有一个需要理法方药的立体构架,这时就需要用到药,而不是用方。 风寒咳嗽,必定有一个咳嗽,而且这种咳嗽是伴随着怕冷,或者四肢冰凉的状态,舌苔会表现为比较厚腻,舌苔表面会有一层比较薄的浮光。同时一定会有小便清长,会有腰酸背痛,甚至还有的会出现腹泻。这种咳嗽,一般会有遇寒冷加重,遇热则减轻的现象。 恩,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辛温的药物发表,我们熟知的麻黄汤,或者小青龙汤。 以前的方剂内容中,曾经重点介绍过麻黄汤,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就不重点介绍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下,麻黄这味药的止咳作用是很强的,只要认准了是风寒咳嗽,就可以上麻黄,疗效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怕麻黄的作用太过,可以使用蜜麻黄,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副作用。 而小青龙汤作为治疗水气病的主方,其实跟麻黄汤是很类似的,麻黄汤的主症是怕冷,肢节疼痛,呕逆,脉浮紧,但是小青龙汤的主症则不一样,主要是心下有水气,咳嗽为主症,而且小青龙汤的咳嗽是很重的,是很有深度的咳嗽,所以咳嗽的时候感觉非常深。这两个方都是治疗咳嗽的主力,且只要辩证正确,就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疗效。 其实,在这两个方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方也是治疗咳嗽的要方,那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是针对体内的寒邪更深的一个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咳嗽症状与小青龙汤是不一样的,跟麻黄汤也是不一样的。麻黄汤没有明显的精神萎靡,不会有睡不醒的现象,而麻黄附子细辛汤则有明显的精神萎靡,有睡不醒的现象。小青龙汤也是,如果有精神萎靡,有睡不醒,就不能用麻黄汤或者小青龙汤,而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真武汤。 以上是最简单的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咳嗽,那么下面就介绍通常所用的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那就是止咳散和三拗汤。 三拗汤其实就是麻黄汤,但是把桂枝去了,表面上去了桂枝,会比较平和一些,实际上可能会增加麻黄对人体的伤害,所以这个方虽然说也是治疗风寒的,但是似乎少了点什么。加上治咳嗽,貌似就会好很多,因为止咳散之中也有不少可以缓解麻黄作用的药物。 止咳散来自《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钟龄的力作,也是代表方剂。主要有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用药比较平和,但是疗效却非常好。《医学心悟》说“本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得安”。 止咳散虽然说是治疗风邪导致的咳嗽,如果是风热,那就可以加入一些透热解表的药物,比如牛蒡子,比如连翘;如果是风寒,则可以加入一些生姜、苏叶等药物,所以变化很灵活,而止咳散与三拗汤一结合,很明显就是治疗风寒咳嗽的方剂了。 风热咳嗽,疏风清热 在所有的感冒中,一般都会有咳嗽的症状伴随着来,但是咳嗽大多数时候,特别是外感咳嗽,都是风寒性的,而风热性的咳嗽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能排除会有风热性质的咳嗽,一般来说出现了风热性质的咳嗽,也不是很难治疗,稍微用点药物就可以治疗好。 风寒与风热,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些类似,比如都有怕冷,尽管风热是热性的咳嗽,但是还有怕冷的现象,但是风寒却没有后面的变化,风热则在怕冷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怕热的现象。所以风热感冒到了第三四天以后,会有很明显的遇热加重,清晨因为气温较低则病情相对轻,但是到了中午因为气候变热,病症加重。 风热感冒与风寒咳嗽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发病的时间,一般来说冬三月及春三月,发病的咳嗽大多数是风寒咳嗽,但是到了夏三月,咳嗽很有可能就是风热感冒了,因为风热感冒必定会有少量的湿气,所以在治疗风热的时候,一般还会用一些除湿的药物,这就是风热与风湿同治的原因所在。 风热咳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心烦,容易口渴,但是这种心烦口渴不是非常明显,而是慢慢加重的。 我们知道的治疗风热咳嗽的重要方剂主要还是桑菊饮,这个方剂是因为治疗风热疾病出名的,所以在遇见风热咳嗽时,可以考虑使用。吴鞠通所说的桑菊饮的用法主要是在邪热进入卫分证的时候,其实就是风热感冒的初期阶段。 桑菊饮主要的药物是桑叶、菊花、金银花、牛蒡子、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连翘、薄荷,吴鞠通自己发明的这个方,其实是针对当时的医生喜欢用苏叶杏仁汤的弊端而论的。吴鞠通说“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 如果是风热咳嗽,或者所谓的风温,如果还是用辛温的药物,其实疗效是非常有限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在辛温的方剂中加入清热的药物,其实这也很难达到目的,因为风温的热是在肌肉层的,或者说是属于营分证,此时清热的效果不明显,需要用一些透热的药物。 在桑菊饮之中,清热的药物倒是其次,最多的都是透热的药物,比如我们的连翘、芦根、薄荷,这些药物都是透热的,将湿热之邪从肌肉层面透出来,只有透出来了,才能真正的治根。所以,不管是风寒性的用辛温发表,还是风热型的清凉透表,都需要疏解,而不是压制,治疗咳嗽特别是刚开始的咳嗽,千万不能收涩,不然的话很容易治成肺萎。 有的患者因为吃了一些收涩的药物,声音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从原来的咳嗽,变成了一种闷咳,声音变得沙哑,这种条件 一般就是误治。 气郁咳嗽,小柴胡颗粒 前面所说的风寒咳嗽,还有风热咳嗽,其实在生活中比较少见到,太典型了,属于教科书内容,而实际临床上的感冒大多数都不是这么典型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在一些外感咳嗽之中,大多数是因为外感风寒之邪,或者风热之邪,然后体内有气郁,发散不出来,最后导致了咳嗽久不愈。 在众多咳嗽之中,如果有气郁,还有发热的情况,不管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感冒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劳累过久之后,身体正气衰弱,所以增强体内的正气才是王道,此时就必须使用补泄兼施的方法,而小柴胡汤就是补泄兼施的代表方剂,或者说是和解的典型方剂。 但是小柴胡汤治疗的咳嗽,也一定是因为外感导致的,而且是外感日久,表邪还在,出现了发热,出现了咳嗽,属于缠绵不愈的状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于体弱的患者,因为大家都没有感冒,而唯独她自己感冒了,这种一般是因为正气虚。 湿热闷咳,理气为先 对于有的咳嗽日久没好,或者因为湿气较重,又错过了最好的发表时机,就很容易形成闷咳,这种咳嗽是咳了会胸痛,心胸闷的咳嗽,正是因为外感之邪逐步进入,一开始在肤表,如果没有治愈,就会进入稍微里一点的部位,如小柴胡汤治疗的咳嗽,再往里就是心胸部位,这种咳嗽一般是咳不出来,属于气滞的状态。 一般闷咳都是有外感之邪,然后入里,寒湿或者湿热交织在心胸,出现了闷咳,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理气止咳,所以一般会用四逆散治疗,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除湿的药物。 四逆散加苍术、茯苓或者香附之类的,虽然在道理上与小柴胡汤类似,但是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四逆散主要针对的是人体的气滞问题,而小柴胡汤则针对的是气虚,气滞与气虚虽然有一些共同点,但是本质差别不一样。 四逆散有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组成,有的时候会将白芍祛除,或者有的时候单独使用枳壳,因为枳壳专门就可以宽中理气。 燥热袭肺,清热发表 每当秋季来了,气候变得干燥,必定会有一批人出现咳嗽的现象,一般这种咳嗽就是所谓的秋燥咳嗽,秋燥咳嗽因为比较有季节性,经常出现在秋天,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发生在其他时候,主要还是看运气条件,当其他季节也有阳明燥金的客气的时候,比如春行秋令,其实也会有燥热咳嗽。 燥热咳嗽,一般的表现就是咳嗽,干咳,同时还有便秘、口渴、心烦等症状,有的时候还会有痰的现象,舌苔还会有点微微的黄。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桑杏汤,或者麻杏石甘汤。 一般来说,我喜欢使用麻杏石甘汤,因为这个方最简单,几味药的配置也是非常合理,关键还是药味非常少。麻黄虽然是治疗风寒之邪的,但是跟石膏配合在一块之后,治疗燥气导致的咳嗽,疗效就非常显著了。 如果使用桑杏汤,其实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里面更多的是辛寒的药物,燥邪还分燥热和凉燥,还必须或多或少的加减使用。麻杏石甘汤则很简单,可以在麻黄、石膏两位药的分量上做文章。 如果凉燥明显,就加重麻黄得用量,而燥热比较明显,则加重石膏的用量,这样变化较为简单。 以上是因为外感导致的各种咳嗽,虽然列举了比教科书更多的类型,其实并不一定都完全,在临床上,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减使用。 内伤痰湿,咳嗽痰多 内伤咳嗽,无有质疑,就是因为长久的疾病,导致了正气损耗,而产生的咳嗽,不过大多数咳嗽都是因为外感咳嗽没有治愈,经过较长时间的变化,拖延成为内伤咳嗽。辨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办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表证是否存在。 一般存在表证的咳嗽有两大特点,一是会有发热的现象,所谓的发热也有好几种,有的是发热恶寒,有的是发热口渴,有的是往来寒热,这些都是表证的表现。另外,咳嗽必定存在一定的脉浮现象。 内伤咳嗽,其实就是在外感咳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表证消失了,只存在里证的咳嗽,其中最常见的咳嗽就是痰湿咳嗽。陈修园的《时方妙用》中其实将咳嗽的治疗归纳为两大主方,一个是二陈汤,一个是小柴胡汤,二陈汤加减是治疗内伤咳嗽的代表,而小柴胡汤治疗的是外感咳嗽。 其实,二陈汤治疗的就是内伤咳嗽,因为这种咳嗽肯定是咳嗽日久,脾胃运化失司,导致的痰饮内盛,经常咳嗽吐痰,舌苔厚腻,纳差等症状,在脉象上还有右关脉滑,或者右寸脉滑,这些症状组合到一块,就可以重点考虑使用二陈汤。 如果担心二陈汤效果不好,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五味子、生姜、细辛之类的药物,加入之后,疗效就会比较明显。如果还有明显的寒湿,那么加入一些附子、干姜之类的,或者苍术、白术之类的药物,疗效也不错。 痰火内盛,咳嗽心烦 痰饮本来是阴性的致病因子,但是经过人体的正邪交争,很多时候就会产生内热,所以就会有痰火内伤,其实这种痰火的产生,跟前面所说的气滞有一定的类似,但是气滞主要还是气滞,痰火者主要是痰湿淤湿热,治疗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清热,属于风热咳嗽的残留,治疗时按照风热咳嗽的理路。 痰火咳嗽一般会有心烦,口渴的现象,但是这种心烦口渴不是中焦的问题,所以治疗时不能清热,只能透热,在经方中有一个叫做栀子豉汤的方剂,其实就是治疗类似的证。 基于栀子豉汤的作用,再加上一些止咳清热的药,就组成了治疗痰火咳嗽的方剂。比如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芩、知母、桑白皮、贝母、杏仁、栝楼等药物。教科书中用的是清金化痰丸。这个大家可以参考,但是一定要有心烦,要有舌苔黄腻,不然的话,不应该用清热的药物。 阴虚咳嗽,沙参麦冬汤 咳嗽久之,一般会出现的是肝咳,肝咳就是咳嗽之时两胁下痛,前面所说的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其实就是治疗肝咳的一个好思路,如果还不加治疗,慢慢的干血亏虚,最后会出现阴虚的症状,也就是说此时的咳嗽是阴虚咳嗽了。 阴虚咳嗽一般不会有很强的阴虚症状,因为肺阴虚与肾阴虚等证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过依然会有一些很明显的症状,比如舌苔。 在舌苔上,外感的咳嗽,一般会有一点浮光,浮光但是舌苔又薄白的话,就是风寒咳嗽;如果浮光,还有舌苔黄的话,就是风热咳嗽;如果舌苔厚腻,没有浮光了,一般就是内伤咳嗽,纯白的属于痰湿咳嗽,如果在纯白的上面有一堆黄色的苔则属于痰火咳嗽;如果是阴虚咳嗽,那么会与肝咳一样,舌质红,但是舌苔无。 在变成阴虚咳嗽之前,其实还有一个肝咳,这个咳嗽与阴虚咳嗽有类似点,但是很特别,那就是每逢丑时必咳嗽,而且左关脉是涩而无力的,此时的咳嗽又叫做夜咳,其实也是阴虚咳嗽的一种,主要可以用四物汤治疗。 阴虚咳嗽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就是舌苔无,舌质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精神亢奋,有一些容易疲倦之类的,口渴呀,颧红盗汗之类的症状,那就更可以确定就是阴虚咳嗽了。 阴虚咳嗽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沙参麦冬汤,其实这种咳嗽,中医还有一个经方可以治疗,那就是麦门冬汤,主要是滋阴补虚,麦门冬汤的主要药物就是麦门冬还有人参,麦门冬是滋阴的,人参是补虚的,在滋阴与补虚同时作业下,阴虚火胜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 但是,如果将人参换成沙参,其实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沙参麦冬汤,主要是: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生扁豆、天花粉、麦门冬。 这个方剂还是来自《温病条辨》,其实是我们现代治疗慢性咽炎的经典方剂,有的时候可以考虑与麦门冬汤互换。这个方剂有好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针对阴虚的,所以用沙参、玉竹、麦门冬,还有一个针对的是脾胃,所以用扁豆,用甘草。咳嗽一般都会有胃气上逆的症状,所以治疗咳嗽很多时候需要降胃气,这个时候不用半夏,主要是怕半夏这个燥热之药,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其实,治疗咳嗽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以上举例子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教科书上列举的治疗咳嗽的辨证论治其实只是少数典型的,但是这么典型的咳嗽,我们还真遇不上多少,很多时候治疗咳嗽的方法不在咳嗽中,而在其他。 |
|
来自: 中医药方便 > 《感冒.烧.咳.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