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这3个故事,据说十人九悟2 2、斗鸡的最高境界,为啥是“呆若木鸡”? 庄子接着讲了一个斗鸡的故事: 纪渻子为大王培养斗鸡。大王很喜欢斗鸡,希望纪渻子能养出一只友霸四方的斗鸡,尽快出战。过了十天,大王去问纪渻子:“我那只鸡能斗了吗?” 纪渻子回答:“还不行,因为这只鸡’方虚靥而恃气’,大公鸡盛气凌人,羽毛张开,目光炯炯,非常骄傲,胸中有股气。” 我们一般会认为,这时候斗鸡不正好吗?但真正懂得训练鸡的人知道这根本不行。 又过了十天,大王又来询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尽管它的气开始收敛了,但别的鸡一有响动,它马上还是有反应,还要去争斗,这还不行。” 接着又过了十天,大王第三次去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他现在虽然对外在的反应已经淡了很多,但是它的目光中还有怒气,要再等等。” 最后又过了十天,大王要按捺不住了。纪渻子终于说:“这回差不多可以了。别的鸡一些响动鸣叫,它已经不应答了。 这只鸡现在已经训练得像个木头鸡一样,‘其德全矣’,就是精神内聚,它的德性已经内化了,内敛了。 所以,这只鸡往那儿一站,任何鸡一看见它,马上就会落荒而逃。这个时候的鸡可以去参加斗鸡了。” 大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并非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它根本不必出击,就足以令其他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便是“呆若木鸡”。 这个故事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也许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 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因此,当我们懂得把外在锋芒全部消除,把一切的锐气都纳于内心,真正做到斗志内敛,这时候才可以叫全德。 真正的争斗,真正想去取得胜利,并不在于勇猛,也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