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私” 文/石岩磊 今天继续回答成为《今日头条》“美文领域创作者”的问题,第二个题目是“作为一个人,为自己活着,错了吗?” 这句话没错,要理解它或许应该先从人的本性说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家对《三字经》的开篇耳熟能详,但在历史上,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一直争论不休,还有人提出有时善有时恶的观点,人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因为各自皆可列举出实例,并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貌似全都有无可辩驳的道理。 之所以出现众说纷纭的局面,大概是由于评判标准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吧。“善”与“恶”这两个字是有褒贬之分的,因此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性善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可我们并不能全盘否认其他的说法,如果抛开好恶的窠臼,而是用“私”来诠释人的本真,恐怕许多争执就能迎刃而解了。 “私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婴儿天生就会找奶吃,也会出于天性与孪生兄弟姊妹争食,这应当是生存的不二法则,只有“自私”的个体才会存活下来,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一种境界与修为,需要后天的培养和修炼,正如坐飞机时,乘务员会提醒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自己戴好氧气面具,再去帮助他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无私便无公。 所有的“公”都无可辩驳地含有“私”的成分,或是“私”的范畴扩展,或是“私”的含义变异。集体主义不过是小团体的“私心”,民族主义也可理解为一个种族的“私心”,国际主义不就是人类的“私心”吗?“私心”并不含贬义,它更多的是一种中性的客观概念,而且正是由于它的存在社会才得以迅猛发展。 因有了“私心”,人们便会为了“私利”而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因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能是为占领市场而开展技术革新,可能是为谋求一统天下而进行军事变革,还可能是为抱得美人归而发奋图强,抑或是为个人升迁而兢兢业业。但如果“私利”不加以限制和制约,也会变为洪水猛兽,害人亦能害己。 有的人在仕途的攀爬中将脚踩在了别人的腰眼上,有的人在婚前婚后完成了从奴隶到将军的转变,有的企业会用恶性竞争的手段打压对手,有的国家便会凭借实力优势霸凌弱国。所谓的公允只是私利在角力中达成的暂时平衡,唯有利害才是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种群真正永恒的考量,继而人们会在利己的权衡里产生出利他的概念,于是生发出一些令人赞颂的主义。 清楚了人性中“私”的本来面目,我们便会对“为自己活”有了新的认知,它是人类延续发展的基本属性,但它绝不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因为它仅是人们苟活的基础,不可以成为作恶的借口,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始终是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明珠,而那些舍生取义、光明磊落之士永远值得人们敬仰与学习。 210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