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弘一若水 2019-07-11
数字建筑,助力建筑业破困局,立新势

作者: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袁正刚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行业大河奔流般的转型浪潮里,建筑业已经不能继续安于一隅。那么,为什么建筑业也亟待转型升级呢?这要从其整体环境说起。

01、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

1、建筑业规模增速放缓

根据2018年中国建筑业数据分析,近些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235085.53亿元,比2017年增长9.88%,但增速比2017年降低了0.65个百分点;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在总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增速继续呈下滑态势,相比2017下滑1.3个百分点,自2009年起,已经持续9年下滑。

近10年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一直在3.5%上下徘徊,2018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3.45 %,比2017年降低了0.0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另外,2018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新签合同额总量保持增长,但增速双双放缓,全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49440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增速比上年下降5.61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72854.0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14%,增速比上年下降13.27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占签订合同总额比例为55.19%,比上年降低了2.7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间,中国建筑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工程建设提速;2000年至2011年,建筑业规模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20%以上;2011年至2014年,建筑业规模中速增长,保持年平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5年至今,建筑业规模增速放缓,维持年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并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种种数据表明建筑业目前处在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亟待转型升级。

2、建筑施工用工难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筑业职工老龄化的现象甚为明显。即便如美国这样整体劳动力老龄化速度较慢的国家,建筑行业的老龄化形势依然严峻。在中国,十几年前工地上的主要劳动力到今天已经老去,每个工地都需要更多年轻工人加入。但随着经济蓬勃的发展,愿意去工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019年农民工年龄集中度在41~56岁之间,30岁左右群体数量严重不足。在老龄化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导致用工难的重要原因:转折期,对建造水平要求提高,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高技术工人难找,能够掌握新工艺工法技术的工人更难找。

3、工程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一方面是在政策上重视。住建部督促建筑业的深化改革,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节能水平等方面增强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是甲方需求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住宅办公等场所的环境要求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工程质量需要同步跟进,优化原有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以满足需求。

02、企业生存难度增大,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

在行业整体转型阶段,企业生存存在一定压力。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全国建筑业增加值61808亿元,占GDP总量的6.87%。其中企业形势好,净利润高的都集中在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

2018年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782个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占全部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额的7.11%(2018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数95400个),但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占比高达70.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比达64.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占比达55.67%、利润总额占比高达85.66%。由此可见,国内的建筑业市场的分配极不平衡,7%的企业拿走了70%的市场,承接了60%的项目,赚取了85%的利润。

在巨大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国内建筑业企业也都纷纷在企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信息技术上寻求转型,筹划突破。其中,优势企业通过企业组织管理优化、实现生产技术升级(包括数字技术、新型建造方式等)、拓展多方面多渠道经营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壁垒;差一点的企业也需要通过改善管理、生产流程来寻求突破。

03、建筑企业转型升级靠什么途径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寻求转型要靠什么途径实现?无论优势企业还是发展差一点的企业面对转型问题,无非就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在企业管理层面(管理层面),二是在项目施工层面(生产层面)。企业管理层面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流程设置等入手,项目生产层面可以通过引进新工艺技术、优化施工组织安排等入手。途径找到了,下一个问题就是手段方法。

提到手段方法,则不得不提信息化变革。如今全球信息化革命进入下半场,在国内推动数字化建设已成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在国内开启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零售、新金融、共享经济等等带来了全新的行业模式。身处数字时代,全产业都在进行数字经济的落地。数字技术成为行业发展最有力的工具,建筑业同样适用。

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寻求转型,就必须要去积极全面地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集合BIM技术、大数据、IOT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的作业、系统的管理和智能的决策。

04、建筑业数字化面临三大困局

与全社会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相比,建筑业信息化的步伐远落后于其他产业,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如下三大问题,那就是ERP系统的不足、信息孤岛和数字化与业务两张皮。

1、ERP系统不能满足建筑业数字化需求

首先,是ERP系统的问题。在早期的建筑业行业,信息技术是一直被误解的,行业里更多的人把它当作管理工具的辅助,在企业内部引进一个ERP管理系统就可以称为实现信息化转型。但传统的ERP更适合财务管理和人力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等项目组织灵活多变的情况不太适用。相比制造业、医疗领域,信息化技术俨然已经成为替代人工作业的更加高效、更加准确的管理、生产工具,可以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转型,仅靠信息技术打辅助肯定不行,靠数字技术打主攻才是正道。

2、信息孤岛阻碍统一规划

其次,是信息孤岛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信息化、BIM、智慧工地等各自为政;对数据不够重视,数据不通,系统就不通;短期、短视、不愿意投入等问题是建筑企业内形成信息孤岛的三类主要原因。

3、数字化与业务两张皮

第三点,是数字化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信息化、数字化以技术为目的,并没有与业务结合,业务部门参与度弱,决策层不重视也不关注,只在技术部分去推动,很难真正推动数字化与实际业务的融合。

05、“数字化思维”开辟新局面

1、大数据带来的认知变革

在三大困局下,亟需一个创新的思路打破僵局、开辟崭新局面。随着当下数据的飞速发展,数据的维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因此需要拥抱“数字化思维”,以数据为中心、以战略为起点,并保持精益思想。传统思维以流程为中心,关注的是流程节点,需要层层项目填报,耗时费力又繁琐;以数据为中心,就可以完全摒弃冗繁的流程,通过在线系统即可轻松掌握项目体量、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实时状态等所有数据,信息高效可靠、数据清晰透明。以战略为起点,指的是以精细化、数字化的方式去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而非盲目地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精益思想,是说在数字化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不可能再用3-5年时间去部署一个IT系统,所以需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式地推进,而不是求全求大,一步到位。总之,建筑业企业转型,除了要实现信息技术“垫脚石”的作用外,必须实现它的“投石”的作用。

2、“数字建筑”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在这种认知变革的背景下,广联达于2018年初正式对外发布《数字建筑白皮书》,提出数字建筑新理念。所谓数字建筑,是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战略。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 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产业目标。

在2019年,广联达对这一理论又进行了创新升级,即“传统产业 +(三全 · 三化)= 新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从全要素(空间)、全过程(时间)、全参与方(人)三个层次进行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改造,促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拥有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手段和新的生产模式,从而形成数字时代的全新生产力,成就数字时代产业发展新范式。

06、实践告诉我们“数字建筑”能解决什么

那么数字建筑该如何落地,建筑的数字化思维意味着什么?数字建筑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数字建筑”让产业各方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产生积极的应用成果,具体来看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人员数字化、物资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进度数字化。

首先是人员数字化,以施工单位无感考勤为例,嵌入芯片的智能安全帽的使用,让施工单位不仅能实现智能考勤管理、掌握工人出勤情况;更能通过定位功能,获取工人作业、移动、停留的数据,形成区域轨迹,关联施工工序完成更加准确的工效分析。当工人进入危险区域时,也会触发语音警告,确保安全施工。

第二是物资数字化,以工地最常见的物资钢筋为例。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后,传统方式是人力手工清点,耗时费力又低效,还容易出错。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直接用手机拍照就能快速得出钢筋数量;目前通过对现场图片的大量学习,准确率已经达到99%以上,远远高于人的识别率。

第三是安全数字化。安全施工、安全生产一直是建筑产业最关注的问题。再以智能安全帽为例,除了危险区域触发警告外,现在通过智能安全帽能够进行人员的姿态识别,并判断是否发生异常,随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测。

最后是进度数字化,通过在线系统实现综合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形成项目总控室。目前众多施工企业已在应用。

此外,产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对于行业管理部门也很有价值。行业数字监管平台,可以有效纳入各方责任主体,消除信息孤岛;同时,打破生产各责任主体的信息壁垒,推进行业自律发展;此外,规范监管流程,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的业务管理信息化。

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应该明确一个问题: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代表过程完全黑盒,要以价值为出发点,快速取得回报。数字化转型首先明确方向,无论是从利润率出发也好,还是从质量安全出发,数字化的方向设计都要基于企业战略出发点。其次是阶段性的推进,在数字化刚刚开始时,所有项目同时进行并不现实,此时要试点先行,树立样板项目,再从样板项目总结经验强力推广。第三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在规划产品架构、技术架构和数据架构时,要从总体出发,避免数据孤岛的出现。最后是自下而上的实施。施工企业最核心的是一个一个的项目,项目的数据是企业最核心的数据。解决项目的数字化,保证数据是丰富的,真实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只有当所有的项目都数字化了,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数字化。

在当今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建筑行业变革的速度会加快,在未来5到10年,相信建筑产业将会开辟出崭新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