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发现的赏石之美,他人是否认可?

 乐府石集 2019-07-11

赏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骄子之一。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国学之中,茁壮成长,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给世界。今天,当它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大高端艺术展示平台的时候,我们从中感悟了什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赏石的表是“形、质、纹、色”,观赏石的里是“道、魂、气、韵”;当表里如一,相结、相融,相和、相谐,那就是——中国赏石文化之内涵。

面对大自然的遗存,人们从浩如烟海的石品中,挑选出喜爱的观赏石,这叫发现。不同的人其知识、阅历、兴趣、偏爱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发现。“观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这个命题,从观赏石单方面的诠释角度来说并无不妥。

但是,赏石是一门艺术,艺术品不是实用物品,而是精神产品,换句话说,艺术品是让人欣赏的,是通过欣赏得到美感的,是受美感的刺激而产生新追求的。总而言之,艺术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问题是,你自以为发现了美,他人是否认可你的发现?你的发现,只是你自己的发现。只有在你发现的同时被大众所发现时,这个石品才具有艺术品的内涵,这个过程才构成艺术再现,这个结果才能够成为艺术享受。

或可这样结论:把你的艺术发现,变成他人的艺术再现,这个过程,需要艺术的表达来完成。而赏石表达的艺术动作,包括清洗、做座、命名、上架、组合、灯光、赏析、环境配置、宣传推广等等,不一而足。动作越到位效果越精彩

“发现”与“表达”,是一个动作的两个阶段,两者的关系递进而不抵触。发现,是对自己的“独鸣”而言,表达,则是追求他人与己“共鸣”。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扩展。与吃饭、穿衣等生活必需品不同,艺术品不是刚需。对芸芸众生而言,一般艺术品,有它更好,没有它,日子也能过。

艺术品类别庞大,相对于字画、玉器等传统艺术品来说,观赏石的受众面更为狭窄。在人们的社会需求中,它只属于弱弹性。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现状。

当然,这个现状可以改变,事实上也正在改变。但这个转变不是凭空乱变,而是波浪式的渐变。渐变的快与慢,除其他因素以外,更具有决定性的是发现了观赏石艺术性的我们——赏石人,如何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推广,让具有艺术性的观赏石,再现于大众,从而不断吸引新的人群加入石圈。

至于对“已经发现的观赏石进行艺术性的表达,使它的美能够再现于大众”这个问题应该另外专题讨论。

石头是一个名词,是静态的,而发现或表达则是动词,处于动态。要说观赏石是一种艺术品,或者说,表达方式有艺术性,这都是通畅的。但说“观赏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总觉得有些拗口,不如改成“赏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更为贴切。因为“赏”也处于动态,与“发现”、“表达”是一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