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古代闹市遗址曝光!出土 2000 多件唐朝文物

 王三英 2019-07-11
t010316ef8e9d062cc5.jpg?size=1024x768

广州处处有宝贝。2018 年 8 月,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建设工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开启。该次考古掘面积 800 平方米,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发现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最厚超过 6 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汉、两宋、明清及民国等各时期的堆积,其中出土的晚唐文物超两千件,已被移送至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此外,考古清理建筑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等待研究。

"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工地本次考古发现为探索唐代广州城西的人类生活和商业面貌、历史地理环境特别是珠江岸线变迁,以及唐宋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考古材料,"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

t013c83fdec73e2602a.jpg?size=1024x768

唐代城西南、宋代城西东、唐宋蕃坊,广州人流千年旺

文物出土的地方位于解放中路以东、惠福东路以南。易西兵介绍,该地处于唐代广州城西南、宋代广州城西城东部,再往西是唐宋时期的蕃坊。穿越千年,广州依然是人流旺地。

所谓蕃坊,即是唐宋外国商人在广州居住并且从事商业贸易的地方。易西兵推测,目前按照出土文物来看,此区域在唐代应是 " 商住混合区 ",和蕃人对外贸易的关系密切,而至宋代,基本确定为住宅区。

" 遗址中宋代建筑基址相当丰富,多为砖砌墙基,部分残高将近 1 米,有的经过多次加固修葺,有的延用至明代或更晚时期。在遗址范围还发现了近 40 眼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水井,反映了这一区域自晚唐以来人类居住活动频繁," 易西兵解释。

在河相淤积堆积之上,考古发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人类活动面和木构建筑基址,活动面和建筑基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到晚唐时期,遗址所在区域已经逐渐成陆,形成人类居住或商业区。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不少小贝壳层层堆积。本次也考古也出土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以及大量贝螺残骸。据介绍,遗址最下部为灰黑色河相淤积堆积,平均厚度近 2 米,淤积堆积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积,表明遗址所在区域历史上长期为河涌或湖泊,很可能是珠江水道范围。

十几只木屐亮相,数量为广州出土之最

工地现场,一对木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双木屐已然发黑,鞋头有类似 " 如意 " 的装饰,鞋底设计有木齿。" 我们一共出土了十几只晚唐木屐,他们保存的很完好,从没有在广州出土过这么多的木屐,相当难得。我们甚至从这十几只木屐中,还能发现古人也有内八脚的痕迹," 易西兵介绍。

t01c24416119422f28a.jpg?size=1024x1366

据了解,本次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器类有陶或青釉罐、执壶、碗、烛台、杯、器盖、算珠,木屐、盘,以及石器、铜器等,目前初步判断陶瓷器来自水车窑、曾边窑、封州窑和长沙窑、邢窑、越窑等多个窑口,遗址出土的木屐数量为历年广州考古之最,其中多件保存基本完好,相当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