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国家博物馆要收藏中飞院的国产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

 成平 2019-07-11

  还记得中飞院自主研发的国产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去年亮相“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事儿吗?在展览上可是吸引很多人的驻足和围观呢!

国家博物馆外景图

国产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图

  近日,从国家博物馆传来了一个令所有中飞院人感到甚是光荣的消息——咱们的“小鹰”要被永久收藏啦!

  要知道,国家博物馆可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殿堂!丰富的馆藏集中反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现在起,“小鹰”也能在一直这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参观了!

  那么,咱们的“小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国博要收藏它呢?

是什么

  小鹰500轻型多用途飞机,是我国第一架按照中国民航适航法规研发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飞机,其综合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机型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通用航空在4-5座轻型多用途飞机领域的空白,可广泛用于飞行训练、公务飞行、农牧林业、旅游、环保、巡逻、空中探测和摄影等通航作业。

  由中飞院自主研发的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正是该飞机的辅助教学设备。该训练器是中国民用航空局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按照CCAR-60部5级标准研制,于2012年通过中国民用航空科技鉴定,并获得了知识产权。该训练器具有飞行训练器的所有功能,整机达到了国内外的先进水平,与真飞机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可广泛用于飞行员各类培训。

“重量级”选手

使命光荣!

  为满足通航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对模拟训练器的井喷式需求,打破国内飞行模拟训练设备被进口产品垄断局面,由中国民用航空立项,中飞院课题组负责承担研制的“小型飞机飞行训练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应运而生。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的成功研制意义深远——

打破国内飞行模拟训练设备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航空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提供了示范;

为国产飞机配备国人研制符合民航法规要求的飞行练习器;

最符合中国民航发展的需求,并有助于培养民航拔尖技术人才;

为开发更多的飞行模拟机打下基础。

  如此看来,咱们的“小鹰”作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成就,从被研发到被使用都被赋予着光荣的使命。

  如今,它将作为改革开放道路上取得一项重大成果被永久展示在国家博物馆中,将履行着激发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使命,意义重大!

深藏功与名

我们不止有“小鹰”

  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由中飞院飞行仿真研究团队研制。团队唯此为大,攻坚克难,在每个细节上反复调研、推敲、测试。他们不仅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还创新了研究方法,最终研发出来的这款飞行训练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中国民用航空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然而,这些都是中飞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缩影。63年里,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民航战略和学院发展需求,不断跟踪国际、国内民航业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工艺,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队伍、机队、机场和训练网络等资源优势,以“安全、服务、效益”为目标,以“瞄准国家战略,服务民航强国,发挥优势特色,推进创新驱动”为思路,以“创新、服务、产业化”为主题,以“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为主线,以“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根本,“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不断健全科研管理机制,积极拓广研究经费渠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全面推进学院的科技工作,形成了服务学院、服务民航、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研究平台

  学院科技创新领域涵盖民航安全、适航审定、飞行技术、机务维修、机场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民航信息化和信息安全、通用航空、航空油料和航空医学等方面。经过长期建设,学院已建成教学科研实验室、研究中心52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6个),满足了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需要。

· 中国民航唯一的“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

· 民航 “四型五基地”

· 民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国际民航组织(ICAO)未来人才计划(NGAP)

· 民机复合材料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

· “发动机控制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民用航空器火灾科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民航信息深度学习实验室

· 四川省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空中交通管理应用创新实验中心

· 航空运行应用创新综合实验中心

· 北斗开放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

  学院天府校区项目获批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联合批复项目,获批1600亩土地,将在天府校区重点建设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民用航空器火灾科学实验室等12类科研实验室。

研究机构和团队

·12个研究中心

·24个研究所

·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创新人才发展基地

·航空器防火救援院士工作站

……

重点、重大项目

  学院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经费39900万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软科学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4项,经费总额11595万元。

  研究内容涉及民航安全运行技术、高高原飞行理论与关键技术、航空器控制与材料工程技术、民航飞机货舱灭火关键技术、空管安全效率技术、民航英语工程等重大问题,涵盖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政策服务等领域,探索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前沿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被推广应用的重大

自主创新科技研究

  学院面向民航重大战略需要,充分利用拥有的优势资源,在民航飞行技术理论与运行、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工程技术及机场运营等专业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产生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学院2000余项项目通过验收,100多项成果通过技术评价(鉴定),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3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1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其中SCI、EI、中文核心期刊1100余篇,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100多部。

  学院重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按照民航局“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要求,研究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制定《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和《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对外投资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广汉中飞院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基地、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四川省民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四川省德阳(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民航和学院实际生产领域,为保障飞行安全,提高民航运行水平,促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五年来学院多项科研成果完成了成果转化和应用工作,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达21900万元。

  此外,学院在行业规划、政策制定、技术预见等方面为民航及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支撑作用,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民航强国建设。以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研究中心(研究所)为依托,广泛研究行业发展在产业规划、政策配套、现实需求、未来趋势等各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较强的技术政策和决策咨询服务能力,研究方向行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近五年承担国家及行业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程序和技术规范、咨询通告、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22项,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咨询通告、政策建议、技术服务等成果111项,并为政府和行业决策、建设所采纳和应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鹰500飞机飞行训练器作为中飞院献给祖国的礼物,我们倍感自豪!

  未来,中飞院将继续担起民航强国的重任,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