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的来历,你知道吗?

 yzg1977 2019-07-12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三伏,是中国特有的历法术语,这个“伏”,就是伏藏的意思。

我国古代除了皇帝年号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60组的不同名称来纪年。

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有一个规则,就是偶数配偶数,奇数配奇数,所以只能配出六十组,而不是120组。比如天干甲在序列是1,是奇数,与其结合的子、寅、辰等都是地支里面的序列奇数。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这些都是干支纪年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官方正式纪年主要以年号为主,比如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年号,比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皇帝赵祯的一个年号。而干支纪年,民间运用较多。

有个小故事,古代朝鲜王国是明朝及清朝的附属国,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并且要经过中原皇帝册封才有合法性。纪年也要使用中原王朝皇帝的年号,当然官方语言也是汉语。满清入关以后,成了正统皇朝,据说朝鲜王国许多人忠于大明朝,以为满清是蛮夷入驻中原,瞧不上,却自认朝鲜半岛是“小中华”。表面上臣服,但只有在进贡上表时使用清朝皇帝年号,私底下却用干支纪年,甚至有人直接用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年号,以至于清朝末年,朝鲜半岛有人落款写到大明崇祯200多年,近似笑话。

古代新王朝上台要改正塑,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类似于现在的意识形态。新皇帝登基,也要改元,一般在第二年改,也有例外,比如宋太宗继承了他哥哥宋太祖的皇位,当年就改元了,受后世诟病。朱棣夺取其侄子建文的的皇位后,直接把建文四年,改成他爹的洪武三十五年,不承认其皇位合法性。

而干支法,不受政治气氛影响,这是它的优势,并且还可以用于纪日,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流行“干支纪日法”,两千多年以来,每一天都按序标记上了干支符号,很清晰,我们古人很了不起。比如,昨天是己酉日,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按照干支排列,是庚戌日。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时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日子五行属火,而庚属金,五行生克理论认为火克金(金怕火烧熔),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开始为初伏(有10天),第四庚日为开始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有10天。这样,先设定初伏,再设定立秋后的末伏,中间就是二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因此,由于中伏的时间不确定,所以三伏的总长度,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