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小板”骗局的反思

 杏林长春 2019-07-13

血小板是血液的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医学检查中经常会遇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情况,如不用心分析,很容易产生误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们就从两个病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一】:2019年2月24日中央电视台一档《律师来了——重生的烦恼》的节目里一位河南32岁的张女士哭诉4年里自己倾其所有,花费二十多万的治疗竟是一场闹剧。2014年一纸报告单查出张女士的血小板计数只有20*10^9/L,不足正常人的1/6,也就意味着任何一次出血性的损伤都可能因血小板减少,止不住血而要了张女士的性命。张女士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谁知四年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却给出张女士一张“血小板可见EDTA依赖性聚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报告单。原来张女士一直都并未生病,只是她自身的血小板有“EDTA依赖”这样的性质,导致医院仪器计数血小板时出现假性减低。可是,这四年激素治疗的噩梦不仅折磨得张女士的身体有了病累,走了样,更让张女士的家庭苦不堪言。

案例二:今年3月18日晚11点,45岁的杨女士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医院做检查,血常规结果一出,血小板仪器计数竟高达1483,高出正常人5倍之多。医生查看仪器上血小板的直方图,发现血小板曲线尾部成飞翼式抬高,“血小板真的有这么高吗?这个直方图跟红细胞碎片或小红细胞增多时的直方图好像啊。”为了印证心中的疑惑,医生把病人的血液样本手工推片、染色准备镜检。涂片镜检后,病人的红细胞形态出现了异常,但血小板散在分布、数量正常,并没有如此显著增高的血小板血象。仪器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只是因为未能对红细胞碎片进行识别,计算成了血小板,从而引起血小板的假性增高,这与仪器上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报警相符。“眼见为实,”杨女士和女儿拿到报告后纠着的心的也放了下来。

这两个事例让我们反思,无论是张女士的“血小板假性减低”还是杨女士遇到的“血小板假性增高”,这究竟是血小板导演的闹剧,还是我们检验人应该自省的范例?如何让闹剧不再发生?我们不妨从检验程序方面作一些思考。

【规范对异常结果的处理流程——之血小板的异常结果处理】

1

首先是制定“复检规则”

检验医学中心按照ISO15189的要求,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出适合我们医院血常规的项目复检规则,让检验人清晰什么是异常结果,达到异常结果界定值时需要对该标本进行处理、复查。

2

第二步“排除操作误差”

重新采集血液样本复查,排除由于标本量少吸样不足的血小板减低;采集静脉血时未及时混匀、压脉带束臂时间过长、末梢采血不顺畅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性减低;·仪器或人为造成标本剧烈震荡致的红细胞破碎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增加等人为因素影响。

3

第三步“观察仪器报警提示及血小板直方图”,当重抽复查血小板仍出现异常时,应观察仪器报警提示及血小板直方图,同时进行第四步涂片镜检。

3.1正常PLT大小约在25fL-30fL成峰;

3.2PLT聚集时,左侧峰低矮,曲线右侧尾部抬高或成锯齿状。

3.3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增多时。曲线右侧尾部出现飞翼式上翘且峰右移(此时可结合红细胞的报警提示)

3.4巨、大PLT曲线右移(红细胞多为正常)

4

第四步“涂片镜检”

检验人都奉行着“眼见为实”,对于重抽结果仍异常的标本,将”重抽”标本涂片镜检,不同于白细胞镜检的是,血小板镜检应在血片的体部和尾部都进行观察,避免因PLT聚集部位未检测到而造成误检。

4.1.PLT值预估:取十个油镜下PLT数的均值×R值(一般是10至15)同时计数PLT、白细胞及红细胞得到比值后,通过仪器的红、白细胞计数计算得出PLT计数金标准为草酸铵稀释法,通过计数池计数得到准确的PLT值。镜下PLT聚集处理:EDTA依赖性PLT聚集减低,可通过无抗凝管采血“立即”上机检测、或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来纠正。同时应告知医生。自身冷凝集素产生导致的PLT聚集减低:通常伴有红细胞的减低,镜下除血小板聚集外可见红细胞缗钱状,将标本孵育30min后或1:7预稀释后立即上机检测可纠正。卫星现象:换用枸橼酸钠管采血可纠正。

镜下PLT与仪器计数增高不相符处理:镜下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碎片、或小红细胞,应当手工纠正PLT计数。报告描述镜检情况。

镜下PLT未聚集与仪器计数降低不相符处理:观察直方图峰右移情况,镜下是否有见巨、大血小板,仪器将其计数为红细胞。此情况同样需要手工计数纠正血小板,报告描述镜检情况。

-

5

第五步“临床沟通”

作为“检验人”,一定要做到对所发报告心中有数,对于当镜检结果与仪器结果一致时的低值和高值血小板应与医生沟通其异常可能因素(药源性、免疫性等),对于血小板进行性减低的患者更应该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是否ITP、DIC或结合病原体检测报告考虑是否重症感染,帮助患者抢占黄金治疗时间。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血小板的小闹剧骗得过仪器,却逃不过“检验人”的眼睛。把控好检验人的报告质量,做好临床各科室的好副手!让“血小板的闹剧”不再上演!

来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