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篇:我对审计工作的认知!

 红水5260 2019-07-13

经验分享篇:我对审计工作的认知!

搜狐网

2017-04-06 10:59

我是在2005年的年初入审计这一行的。之前,一直在一个企业的三产上做出纳,没有做过审计,也基本上没有被审计过。对审计的最初概念,仅局限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审计教材。考试,是完全靠读书和做题通过的,对于审计的实务,在入行前无任何概念。一起和宏兴会计教育小编来看下徐峥老师的分享。

入行十二年,对于审计,我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把握。我对审计的认知,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

1

审计就是一个数字核对与勾稽的过程

我审计的第一个科目是固定资产。

第一天审计时,不会填底稿,不知道审计的目的是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审计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对照被审计单位上年的底稿,对审计慢慢才有了一点概念。固定资产科目的审计,首先要保证报表的未审原值和累计折旧和账面数字相符,将未审数填列到审定表中的未审数一栏中。接下来要对计提的累计折旧进行测试,与未审数进行核对,确认折旧是否多提或少提,差异是否需要作审计调整。我们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本期增加额进行凭证检查,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房屋车辆等资产检查原始权证等等,目的是为了确认固定资产实际存在。另外还有一个程序,就是要将计提折旧的金额与费用类科目进行勾稽核对一致。

审计不就是一个核对数字的过程么。初入审计这一行,我对审计就是这样的理解与认知。不仅是固定资产,其他科目也都是如此。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计提数应与成本费用类科目勾稽,存货类科目的余额及变动额应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的相关数字勾稽,无形资产的摊销数应与费用类科目勾稽,等等。那时候,最希望每个科目都是勾稽的,因为数字不勾稽要查找半天。

2

审计是通过看数字发现问题的过程

2006年,入行一年的我成了项目经理,带队出去审计。从最初的懵懂中走出,我逐渐懂得,审计是一个核对数字的过程,更是一个从数字中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每个科目的审定表最下面,都要有审计结论这一栏。在这一栏里,我们可以写“经审计,余额可以认定”、或者“经审计,发生额可以认定”。也可以写:“经审计调整后余额可以认定”、或者“经审计调整后发生额可以认定”。甚至,也可以说,经审计后不能确认本科目的余额或者发生额。

不是所有的程序,得出的结论一定就是本科目未见异常。就拿勾稽来说,在数字勾稽出现差异时,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审计的过程,是对账面的数字进行审计,也是需要运用运算、分析、推导的能力,确认数字是否正确公允。

我们的会计核算是采用复式记账法,每一个科目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是我们可以对科目进行勾稽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对每一个科目审计,也都可以通过另一个科目进行验证。如存货的采购测试,可以通过应付账款的函证来确认。对借款利息的测试,可以间接验证利息本金入账是否完整。存货的发生额是否正确,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来验证等等。

审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核对数字并发现问题的过程。核对过程中出现了不准确也不要紧,未必这个科目就一定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账务的检查去发现是否一定存在需要做出审计调整的事项。如,原材料的发出额,与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的发生额不勾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有原材料直接出售,或者被研发上领用等事项。审计就是用排除的办法,排除不正常的因素,最终得出审计结论的一个过程。

3

审计是在风险导向理念中全面了解企业的过程

入行十几年,我经历了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的过程。

在制度基础审计下,对于与“常规交易”相联系的会计事项的审计,先评价和测试其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拟对企业内控制度的依赖程序,确定下一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对于“非常规交易”相联系的事项,由于企业不一定有很好的内部控制,因此采用实质性测试。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我们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的情况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选择重点领域的控制环节进行控制测试,对科目执行实质性程序等。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中,要求企业的所有领域都应有自己的内部控制,我们在审计中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评价及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评价的结果决定了我们制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对于企业出具的会计报表,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先核对数据对不对,而是要先测试企业出具报表的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是否有效运行。

“风险导向审计”,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审计是以企业的风险为导向,这种风险,主要是我们最关注的“重大错报风险”。我想,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在于,一,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舞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制度基础审计已难以发现重大错报。二,随着时代发展,业务量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一些如SAP的先进的管理软件,传统审计中的抽凭、复核等程序已不足以实现发现重大错报的目标。

风险导向审计刚刚推行时,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员把风险导向当成一种形式,更当成是一种负担。不少风险导向审计底稿都是为了迎接检查而后补的,起不到风险导向的作用。有些执业人员套用模板编制底稿,描述的情形并不能客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就我自己的审计感受而言,风险导向审计,有其先进与合理的一面。一个企业是否存在重大经营风险,往往和传达室值班人员的一个聊天,就可以让执业人员初见端倪。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单位对外担保出现重大的担保损失,导致春节年终奖都没有发放,单位里全员皆知,执业的项目组偏偏不知道,也没有关注到其他应收款中有一笔实际已发生损失的代偿款。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全面了解企业的过程。对企业的情况,比制度基础审计下了解更为全面。通过了解,可以关注到企业的两大风险: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的风险点,如,通过对某行业的发展形势,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是否存在风险,企业的会计估计和披露是否合理。

风险导向审计也对一个注册会计师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注册会计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作者:徐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