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艾灸拙见及一点食疗经验

 金坛区 2019-07-13

第一篇:艾灸篇

    其实我知道艾灸大概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时候读中里巴人老师的求医不如求己就知道艾灸很好,尤其是对女性,阳虚严重的人,而我这么多年对身体的摧残,应该早就阳衰已久。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也瞎买过一段时间艾具和艾条,瞎灸了一段时间,啥感觉没有就放弃了,那时候也不知道有山药社区,两眼一抹黑,所以灸了没多久就放弃了。再拾起来就是生完孩子之后了。

    生完孩子后身体彻底垮掉,东看西看一通身体依旧一团糟,所以刚开始选择自救,天天没事就逛山药社区,跟着前辈们学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开始按部就班认认真真的艾灸,艾灸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穴位没掌握好还是太心急了,感觉虽然有效果但是收效不大。我就又开始踏上了求医之路也就是我后来碰到的河南大夫,治疗期间,他也跟我说你在我这治疗的时候就好好配合治疗,在家的时候就艾灸,你太虚,哪也别灸,就灸神阙,一次别超过十五分钟。我回来就按他说的去做。但那时还是有点心急,总想着快点好,因为家里事情太多,孩子又小,需要人的地方太多,特别是找到那款比较适合我的艾条后,一次我自作主张先灸后背一个小时,再灸前胸一个小时,再灸足三里,涌泉。其结果就是灸完后我浑身冷的冒汗,恶心想吐,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医生知道后大骂了我一通,说你现在身体这么虚,唯有灸此穴才可以救你,你瞎灸什么。然后我就又老老实实灸我的神阙穴了。说来也奇怪,每次灸这个穴位,别看才区区15分钟,但每次我都能睡着。因为我每次都是直接悬灸,这也直接导致我衣服烧了一身又一身,肚脐周围大泡起了一个又一个,一次夏天差点感染,吓得我赶紧网上买个粗艾条专用的艾灸盒。我把我睡着的事告诉了医生,他说这是好事啊,说不定治病就是你睡着的这区区十几分钟。

    再到后来,我身体日趋好转,他就建议我可以尝试着加穴位,但别加多,一次可以两到三个穴位,而且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自己学着倾听身体的声音,只要身体觉得舒服能承受就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再慢慢加。现在的我已基本了解自己身体的承受度,一般灸的顺序就是先阳后阴,先背部后前胸,然后自上而下。一般命门先灸十几二十分钟,然后神阙气海中脘再加灸足三里或者三阴交加涌泉。不同穴位变换着来,这次灸了足三里,就不再灸三阴交和涌泉。给身体一个调整喘息的机会,艾灸频率因为刚开始身体很差,所以基本天天艾灸肚脐15分钟,现在好多了后因为上班等原因就基本一周两到三次,周末好好利用起来,因为毕竟艾灸上午阳气最旺灸的效果也会更好些。灸的过程中刚开始因为身体差,就是觉得冷,灸完得盖着被子才行,现在想来那时应该就是排寒了,后来慢慢的不觉得冷了,有段时间就是痒,哪哪都痒,一边灸一边抓,起了好多红点点(抱歉当时也没留照片没法给大家看了),我也没管,就还是灸,再到后来就会觉得有时候某个地方麻酥酥的,比如我灸肚脐,会觉得右腿像蚂蚁咬似的,一拱一拱的,我不知道这种形容贴不贴切,就是仿佛要通开某个地方通不开似的。我看论坛里大家灸的时候会有水泡,说这也是好现象,可我一直没出现过,不知道为什么?也希望有懂得能在评论里告知一下,我也想体会一把灸出水泡是啥感觉,我起的水泡都是烫出来的,哈哈。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打通小周天的艾灸方法,也是我在医生那跟老师的学生学的,据说艾灸馆做一次要好几百,希望大家学会了后可以在家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做。

首先准备三块纱布,一根粗艾条(据说加药的效果更好,可我没有我都是用纯艾条,感觉也挺好)。然后先把三块纱布放在头顶百会穴,点燃艾条后按压纱布直至被艾灸者说感觉有点烫了拿开。躺下先从背部开始,尾椎到风池穴,也就是整个督脉,从尾椎开始用艾条按压纱布,被艾灸者说烫了就开始往上挪纱布,一点一点直至风池穴。然后翻转过来,从耻骨到檀中穴重复以上动作。期间注意保暖,不能受凉,每灸完一个穴位用被子或者毛毯包住刚才的穴位。整个人感觉上像个粽子,哈哈我感觉我描述的还挺形象,就是尽量别裸露在外面。整个施灸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期间尽量别说话,尤其是施灸者,要全心投入,被灸者静心感受,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对艾灸的一点拙见:首先一定要专一。施灸的时候就容易得气,平心静气,火足气到。最好手持悬灸,教我艾灸的老师说悬灸手拿的效果最好的,通过手将艾条与身体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合二为一,身心俱调的目的。但因为我总是睡着,没办法只能选择用艾灸盒。其次就是保证质量。好的艾条,一灸就能感觉有股吸力往身体里走,然后窜通的感觉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就我这几年艾灸的经验,如果单纯是保健,那么细艾条或者艾柱加随身灸可能就够了,但如果为了治病,还得用粗艾条,我没用过太粗的,一直用的就是4cm的,粗艾条火力大,渗透力强,能直达病灶,效果也比温和灸要明显得多。最后就是一定要坚持。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经络堵塞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通开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坚持。期间甚至会有加重现象发生,如果此时抱有怀疑或者恐慌的态度就放弃了,那么就真的太可惜了。真的没有一种养生方式能比艾灸来的更安全直接了,对于长期慢性病如果不是阴虚很重,那么艾灸真的是一种省钱省力的好方式。对于我们非学医者,要从头来学中医可能比较难,针灸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吃透的,但是艾灸不一样,只要保证时间质量,身体会反馈给你加倍的惊喜。

第二篇:食疗篇

    对于食疗,因为我脾胃特别差,所以我的饮食原则就是怎么好消化怎么来,蒸煮炖对脾胃差的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如果长期艾灸,必然耗伤阴血,因此太清淡了不行,太油腻了对我的消化系统来说又不堪重负。所以这一路走来我也是跌跌撞撞,不断调整。

    在这里特别推荐大家的就是都熟知的姜枣茶,想必大家也早都知道了,从立夏开始一直坚持到入伏的前一天。但是我特别建议大家在艾灸前和艾灸后都能喝上一杯,对待身体的排毒真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做法也很简单:生姜100克,枣4-10枚,不要超过10枚,加足水,熬两个小时左右即可。还有个特别好的食疗方法是陈允斌老师的黄芪粥,入伏后配合三伏灸一起喝。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不用百度,我把把陈允斌老师的黄芪粥贴出来:

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注意事项:黄芪粥是补虚的,实证不宜。体虚、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则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那就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粥。 ----转自陈允斌

    除此之外,我也曾经在艾灸后喝过马凌悦的红枣桂圆羹,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补气补血。但喝的更多的还是姜枣茶,这个比较容易做,还是太懒哈哈。

    最后放个大招,哈哈。这也是我今天着重向大家推荐的独门食疗妙方。是我现在调理的济南老师家传的(备注:未经老师同意,不过老师是学佛的,想必她也很愿意布施给大家)

    咳咳咳,言归正传,都拿个小板凳做好了,回去一定要试试哦。乌鸡一只,黄芪50克,重点来了,乌鸡闷杀闷杀闷杀,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因为只有闷杀,才能把乌鸡补血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准备好后,放在一口大锅,最好是口径大一点的,因为主要是喝汤,大火煮开,小火煮两个小时左右,煮至乌鸡软烂。关火后立即将汤倒出,一日三餐不分次数随便喝,就当水一样。乌鸡可以调味后自己或者家人食用,脾胃特别不好如同我这样的就少吃点肉多喝汤好了,因为功效都在汤里了。黄芪补气,乌鸡补血,对于身体虚弱,脾胃吸收不良的人来说可谓补气补血之要方。   

    最后因为马上入伏了,我跟我调理的老师商量了下打算到时候给大家直播下他们家传的三伏灸是如何操作的,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来围观下,说不定还能有所收获呢,下次见了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