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本质――趋利避害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07-14

销售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除了,“竞争”之外,再有就是“趋利避害”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竞争在管理机制建立中的作用,现在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趋利避害”对销售管理机制建立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人性假设就是:人都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此,公司的任何管理机制的建立必须满足这种人性本质的需要,而不是违背。机制与制度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本性的发掘与利用。制度是利他的,属于强制性措施,机制是利己的,属于制衡性措施。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必须在利他与利己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而其本质就是趋利避害。

管理本质――趋利避害

这个问题可以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就是大公与小私的关系,所谓的大公就是无数小私的集合,所有人利益的交集就是大公,分开的部分就是小私,小私不能破坏大公,但是大公也不能离开小私,只有大公能争取到更多小私的支持,才能使大公得到根本的保证,如果一昧的强调大公,甚至是抛开小私谈大公是非常危险的,有时候大公也会因此而破产。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公司要完成某一项任务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积极的去做,其中总有努力的,也会有不努力的。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发现利益的交集,也就是发现这件事对所有人的好处,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加大激励的力度,这样就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的完成任务。最差的方式就是单纯的从管理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这种方法会丧失所有人的支持。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共振点,并通过投入资源加强共振,使其持续下去。

趋利的另一面就是危害,人除了趋利的特点之外就是避免灾害,因此在机制的设计上既要考虑激励的因素,也要考虑处罚的因素,而且他们应当是相呼应的。也就是在奖励正向的同时一定要处罚反向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落实管理措施。单纯只偏重一个方向是不可取的。过分强调趋利没有避害,会造成不择手段,过分强调避害会使所有人畏惧不前,甚至是推卸责任。因此,趋利避害是一对孪生的兄弟,趋利在前,避害一定在后。

几乎所有管理机制建立的基础都是趋利避害。比如,竞争机制的建立必须依赖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因为自私,个体之间才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趋利避害的欲望越高,竞争的强度越大。没有趋利避害的人性发挥作用,公司内部就不可能建立任何有价值的竞争法则。再比如绩效考核的建立,就更是趋利避害的产物,但是趋什么利,避什么害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激励的关键点一定是找到共振点,就是所有人利益的交集,而不是分集。交集就要趋利分集就要避害,还有,组织结构的设计也要体现趋利避害的原则,设计组织时,要给更多人发展的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发展走向,使组织中的所有人有不断向上攀升的可能与动力,这就是趋利。避害,就是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趋利避害是所有管理的基础,并在所有的管理环节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透彻理解它的内涵,才能抓住管理的本质,才能驾驭庞大的企业机器。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借助趋利避害的本质设计更加有效的管理系统,是我们所有管理者经常面对的难题,下面介绍一下,第一,趋大利避大害。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管理也一样,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抓住大利,避免大害是最重要的,不分大小的一味蛮干效果是不好的。

第二,趋利在前,避害在后。多数企业的管理遵循的是,“利前害后”的策略。这种策略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合力。最大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员工唯利是图,循私枉法,甚至导致恶性竞争。如果大家都没挣钱,可能相安无事,一旦有挣更多钱的机会就会产生各种管理问题。避免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利害、对应,在说到利的时候一定要阐明害,利越大则害越强。

管理本质――趋利避害

第三,害前利后。对于很多岗位很多事情是必须采用,害前利后的策略,比如药品质量食品安全,就不能利字当前,而应当是害字当前,药品生产管理不是做了多少好的产品,而是绝对不能出现不合格的产品。销售管理中的档案管理也是这样的,不是添加了多少合格的档案,而是绝不对不能出现遗漏或者是瞒报客户信息的情况。害前利后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震慑错误,不利点在于缺乏主动性。

趋利避害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机制得以有效建立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就等于抓住了管理的精髓,就等于抓住了所有人的本质,但是如何利用这一本质有效地为企业服务,这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课题。

结论:

趋利避害符合人性假设;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人性;

因此趋利避害是管理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