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你酒话连篇的 大罗言酒 全文字数:1623字 阅读时间:3分钟 韵丽(Vranec)是马其顿独有的葡萄品种,当地语言叫黑酒,源于其语言中,Vranec本意是黑色的种马,同时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征战时的贴身战马也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黑马,这个葡萄品种是力量、权利和成功的代名词。 马其顿人民以韵丽为傲,将韵丽作为国酒用来款待宾客和国礼馈赠。目前主要销往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葡萄酒。 亚历山大大帝时代马其顿葡萄酒就以国家财富的一种形式存在,在以宗教政权为核心的拜占庭帝国时期,葡萄酒的酿制全权由教会掌控,普通人根本无法品尝到马其顿葡萄酒,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利奥三世,叙利亚人,推翻狄奥多西三世,结束了自711年至717年拜占庭的无政府状态,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伊苏里亚王朝,君士坦丁五世的父亲。 他在位的这段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716年,利奥三世自立为王,但实际上仍未成为拜占庭的真正统治者,君士坦丁堡仍然在狄奥多西三世的统治下。 717年,阿拉伯帝国20万大军、1800艘战舰海陆并进,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形势危急。此时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军区将军利奥被军队拥戴登上皇位,主持君士坦丁堡的保卫战。 718年,利奥三世将阿拉伯海军引入君士坦丁堡港内,用'希腊火'烧毁了大批阿拉伯战舰。阿拉伯军队由于在冬季严寒和瘟疫中大量减员,军心动摇。利奥三世于是突袭阿拉伯陆军,仅在亚德里亚堡之战就杀死阿拉伯军2万2千人。 拜占庭海军又先后击溃了两支阿拉伯增援舰队,迫使阿拉伯军队撤退。此战阿拉伯人死亡15万人,战船几乎损失殆尽。利奥三世在危急关头挽救了拜占庭帝国,极大的挫败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势头。 740年,利奥三世又在小亚的阿克洛伊农战役中,再次重创阿拉伯军队。利奥三世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在危难中挽救了拜占庭,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军区制,加强了帝国的军事实力。他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的表现,可谓是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 说回利奥三世在君士坦丁堡会战后,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为了重整军队,他下令广泛征用了教会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财产。教会好不容易才获得的财富,怎能轻易让人?西方人惯有的抗争精神在那些修道士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归还财产,还我们土地'之声此起彼伏。 726年,利奥三世颁布了一道诏令:'禁止供奉圣像',拉开了'破坏圣像运动'的序幕。修道士们一听就恼火了,皇帝的措施得到军队和贵族的支持,一些主教也跑来给皇帝唱赞歌,因为修道士不听他们的话,这次可以趁机统治他们。 城市手工业者们也起来欢呼,他们对修道士的骄横早就不满了。教会的总主教忍不住了,站出来反对利奥三世的命令。修道士们更是站起来威权,开始煽动那些容易激动的居民,居民们对修道士报有同情心,帝国各省及君士坦丁堡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 727年,在希腊及爱琴海上各岛爆发了起义,反对皇帝的政策,但利奥三世是铁腕人物,轻易地镇压了反叛者。罗马教皇格里哥里二世(当时教皇国还没成立,罗马教皇还在拜占廷的管辖之内)闻听此信,大为恼火,并以在意大利停止收缴贡赋来反对皇帝的政策。 意大利中部的拉文纳和罗马城虽然属于拜占廷的领土,但是已经日渐疏远,为了反对政府,教皇还和帝国的对头伦巴第人同流合污。 面对诸多反对之声,利奥三世毫不理会,继续实行自己的政策。同时,他还惩罚那些带头闹事的,730年,君士坦丁堡总主教被罢黜,没收格里哥里二世在意大利南部的所有收入,伊利里克的管辖权也被收回。 741年,利奥三世死后,由其子君士坦丁五世接位。君士坦丁五世继承父亲遗志,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对付修道士。 结果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内战爆发,后又遭受大瘟疫,广阔大地都斯拉夫化(斯拉夫人(Slavs),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内忧外患,导致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分裂,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