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大案子,调动军队的兵部行印竟然丢失,窃印的应该是这些人

 历史解密坊 2019-07-15

有句话叫作“上阵把枪忘了,当官把印丢了”,这是某些家长数落孩子时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没责任心,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在清朝还真的发生过“丢印”的事儿,甚至还把皇帝气的火冒三丈。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
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初八,嘉庆皇帝要出京至清东陵祭祖,按照规矩,六部官员都要带着行印随从皇帝出京。可此时兵部尚书和世泰战战兢兢地奏报,兵部大印不知去向,正在全力搜寻。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就在三月初七这天,为了能够配合皇帝出巡,负责掌管兵部大印的官员前来“请行印”,当他们小心翼翼打开行印盒子的时候,却发现行印不翼而飞,它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为了不耽误大事,他们马上禀报了兵部尚书,以图解决之法,兵部尚书此时也毫无办法,只能如实禀报皇上,任其随意处置。
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皇帝出京若是不带兵部行印,等于随手将调兵遣将的权力给了其他人,万一皇帝前脚刚走,后脚出来个“司马懿”,再上演一次“高平陵之变”,嘉庆皇帝估计只能陪老爹永远守在清东陵了。

嘉庆皇帝大怒,责令下大力度追查,必须把这方兵部行印找出来,各位王爷贝勒也组成了“专案组”,通过各种途径仔细调查。终于有一个人扛不住了,此人姓鲍,是兵部掌管印信的小官,他对失印的经过供认不讳。
原来,这方兵部行印并非才消失不久,三年前嘉庆皇帝巡游木兰回来后,官员们就发现行印已经不见了。对于这么大的事儿来说,兵部当然不敢上报,只能偷偷地去调查,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结果,至今都没有这方大印的下落。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刚开始还盛怒的嘉庆皇帝,却在最后收场时草草了事,他只是命人重制了一方兵部行印,并将几个主要涉事官员罢职打板子,其它人一律未进行追究。
这方行印到底落于何方?主谋又是何人呢?小编斗胆给出三个可能性,仅供您参考。
1.求财蟊贼
虽说这一可能性很小,不过小编还是将其列为一种情况。按理说:兵部府衙并非蟊贼轻易能进入之地,可是也并不能代表其有绝对安全性。行印多为银制,这么大的一方行印,若是偷出来熔化卖掉,起码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因此无论是家贼还是外鬼,行印这块“大肥肉”应该让不少蟊贼草寇眼红。

2.复仇冤家
嘉庆皇帝在位25年,国内爆发的大小起义数十起,整整持续了18年,可谓是兵祸连天,兵部尚书坐镇京城,派各地的将军们开始南征北战,四处灭火,可以说每一场战争的开始键,都是他按下的。俗话说“兵者,不祥之器也”,军队在打仗时,杀伤人命是家常便饭,结下的仇家可以说数不胜数——很多人找不到仇家,就会拿兵部尚书当仇家,明着打不过,那就暗中下绊子,仇家们将兵部行印盗走,让兵部尚书无法交差,借皇帝之手将其除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至于盗出来的行印如何处置,那就显得不重要了。
3.皇权争夺者

嘉庆皇帝在皇子中属于“矬子堆里拔大个”,乾隆对于嘉庆的能力虽不否定,却也不欣赏。这就让永璇、永瑆和永璂等皇子们心怀不满,他们三个人都有可能是盗印的指示者,这些皇子虽然没有能力推翻嘉庆皇帝,可在背后出手使坏、报复嘉庆皇帝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一旦事情处理不好,不仅人头滚滚,失去人心,还有可能危及帝位,这才是嘉庆皇帝深深忌惮的事儿。

综上所述,再结合嘉庆皇帝对此事前后的态度,我们也能感觉到案件中的万千诡异,这是关系到皇位安全的大事,嘉庆绝对不应该“草率”结案,故此,这里面的真正原因,还得靠各位睿智的读者自行脑补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