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志 | 迷踪艺与霍元甲

 格格的阿玛 2019-07-16

自电视剧《霍元甲》播放以来,人人都知道霍元甲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武术家,其事迹家喻户晓,几乎成了我国武术界的传奇式人物。尤其是他与外国武士的较量中,奋起神威、屡挫强敌,大长我中华民族的志气,大振我中华民族的国威,更是博得了万人敬仰,芳名传世。可是他赖以克敌制胜的祖传绝技“迷踪艺”究竟为何物?霍家拳法与我国武坛中门类繁多的诸拳种有何渊源关系,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尽知的了。本文在介绍霍元甲其人时,综合各家资料,同时对这个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以使得读者在概悉霍元甲的生平事迹时,对其拳种也有个较完整的了解。

霍元甲,字俊卿,世居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生于1869年(清同治七年),卒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正当为国效力之时,却遭日人暗算,一生只活了四十二岁,遂与世长辞。当时国人闻元甲噩耗无不扼腕叹息。

霍元甲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里。霍家祖传武艺秘宗拳,父霍恩第是秘宗拳的六世传人,在武林中颇有名声,常年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保镖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业,没有超人的武技,是不敢担任镖师的。据霍氏宗谱载,静海霍氏一支为西汉名臣霍光的后裔,祖籍山东东光高有霍氏宗祠,祠堂中塑霍光坐像,霍氏一门可谓渊源流长。元甲排行老二,在兄弟三人中,幼时体质最弱,其父怕后日有损霍家迷踪艺声誉,对元甲不予传授武艺,只是要他用功读书。谁想元甲年纪虽小,却机锋深藏,每当父亲教兄长们习武时,便躲在树后细心观摩,在心里记下一招一势的形神要领,然后独自反复琢磨,刻苦学习。其父得知后,对元甲严加训斥,要他保证日后绝不与他人比武,才许他和别的兄弟们一起习武。元甲聪明好学,毅力惊人,苦练了十二个春秋,尽得“秘宗拳”精髓。这为他日后发扬光大霍家拳术,提倡体育,创办精武为国扬威打下了基础。

关于“秘宗拳”的起源,历来有好几种说法。秘宗拳,又称燕青拳,迷踪拳、猕狺拳,是少林拳系中的一种,但具有内家拳法的特点。一说此拳创于唐代末年,卢俊义未上梁山前,曾在少林寺习武得悉此拳,后传授给燕青,燕青广泛收徒传授,故后来传习者称此拳为“燕青拳”。一说此拳为青朝乾隆年间的山东人孙通所传。孙初随兖州拳师张某学猕淙拳(猕狳是一种猿猴,唐代一寺僧云游四川深山丛林之中,见一群猕猴戏斗,深受启发,回寺后取神造势,创编此拳)。艺成后,又到少林寺苦练十年,学得了点穴、擒拿、卸骨等术,晚年在天津静海授徒,培养了一批秘宗拳好手。霍家祖先很可能就在这时从师于孙通,后经发展为“迷踪艺”派套路。按霍元甲之父霍恩第是秘宗拳六世传人来推算,孙通生活在雍正乾隆年间,比霍恩第要早一百多年,从时间上来说也大致相符。又据霍家后人霍自清的说法,关于此拳的名称,一是说它渊源甚古,最初传授的踪迹已迷失不可考,故称“迷踪”;另一说是它以身手矫疾著称;交手时令人莫辨其来踪去迹,故称“迷踪”,此两说都不无一定道理。从秘宗拳的发展过程来看,严格来说,霍家祖传的“迷踪艺”只是它衍变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另有以河北沧州陈善为主的秘宗拳传统套路。但由于众说不一,再加上某一拳术的传播总是伴随着不断丰富、发展、衍变的过程,故往往出现某一拳种有多种称呼的情况。在“迷踪艺”拳法的追根溯源上,唯一可以查证的最初传播人当推孙通。

迷踪拳博采各名家拳法的精华,融内外家于一炉,技法轻灵敏捷,变化无常,出人意外。其套路内容相当丰富,有练手拳十二路,秘宗架、秘宗合战、霍氏短打等徒手套路。霍家拳术的基本功法就是通常被人们称为“迷踪艺”的“秘宗架”,而霍氏练手拳和内功则为迷踪艺的精华。霍元甲是霍氏练手拳的主要承袭者,他在七世之传的基础上盖以内功、旁参各派,出于“强种强国”之志,打破霍家世代“传媳不传女”的规矩,首先在天津收刘振声为徒,后因英国力士奥皮音来华,口出狂言,遂应上海武术界之邀,赴沪打擂,并于1910年创办上海精武会,收徒七十余人,把迷踪艺公开传世,并亲自传授霍氏连手拳。至此,迷踪艺才得以在南北各地流传。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名家灿若繁星,但无一人像霍元甲这样声名赫赫,誉满海内外。这除了他身怀迷踪艺绝技,屡败日、俄等国力士为国争光的种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外,于他致力于提倡体育,创办精武体操会,胸怀深切的爱国忧民情操有很大关系。他常言“欲使国强,非人人尚武不可”。在上海与英国大力士奥皮音较艺前,霍元甲于静安寺路“张氏味蒓园“摆起擂台,用中、英两国文字大书:“世认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惧焉!”浩然之气,彪炳拳史。其声威竟使双手能拖汽车倒行的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霍于1909年3月抵上海,时仅三个月即誉满上海,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学生纷纷向霍求教武技。在武术界人士协助下,他于同年六月份在闸北王家宅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为精武体育会)广泛传授拳法。第二年他遭害辞世后,其子霍东阁继承父志,随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扶持创办不久的精武会。经过几年苦心经营,精武会威望日高。当时在国内八省和南洋十一埠,共建分会四十三处,会员四十多万人,皆奉霍元甲为“精武之祖”。1923年,霍东阁携侄霍寿嵩赴印尼组织、宣传精武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参加反日活动,被日本宪兵逮捕。1956年,霍东阁客死异邦。霍元甲生前创办.精武体育会现在座落在上海四川北路横滨桥畔,成了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的活动所。

霍元甲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津度过的。关于他超凡绝伦的神力武功,在津门一带多有流传。《霍元甲》一剧播放后后,各书刊报纸也广为记载,已为热心此道的读者所熟知,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