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分享 | 自由写作:唤醒心灵的力量,重新和自己在一起

 长沙7喜 2019-07-17

这一篇文章,来自书语人间读书会里一位家人🐳若初的分享。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青橙学院的写作课上。那时,她的自我介绍里的「罕见病公益机构6年远程义工」的经历,一下子让我留意到了这个名字里有一只🐳的善良女孩。

后来,我建立了「书语人间读书会」,与她有了更深的链接。

一开始,她在群里的话并不多,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温暖.

记得我第一次忐忑不安地做小调查的时候,她第一个回答了我的问题,不要红包,只要我爱的抱抱。后来,当我鼓起勇气,问群里是否有伙伴出来分享时,她第一次举了手,做了一次很赞的分享。

于是,我把她今天的分享转载到了公众号里,谢谢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感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By   武灵遥

    2019年7月15日  

———————————————— 正文开始 ——————————————— 

 字数:2738

从小我就挺喜欢文字的。小的时候,我看过最多遍的书是《射雕英雄传》和《水浒传》,前前后后可能看了十几遍,每一遍都看得津津有味的。我还记得,《射雕英雄传》的下册是被老鼠啃过的,有些残缺,但丝毫不影响我阅读。

因为阅读,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写作,小学时候作文还曾经获过市里的奖项。

到了中学,我开始住校。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日记。

至今,我仍然记得那时候的情景:

月光从窗口照进来,寂静在喧闹里渐渐苏醒,我趴在床上摸黑在纸上写下一串串文字。思绪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肆意驰骋着。我听着笔尖与纸张厮磨的声音,沙沙沙,那是专属于我的最动听的乐音……

那时候,我热爱着这样酣畅淋漓的书写,常常恼恨写字太慢,夜晚太短。

01
从热爱到逃离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文案策划。当时的工作内容很庞杂,小到一条短信,大到一本厚厚的合作方案,所有跟文字相关的内容都是我的职责范畴。我甚至还成为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公司里没人负责的事情最后都会跑到我的碗里来,比如,word排版设计、PPT制作、各种资料的翻译……

事实上,当我接到这些任务的时候,技能值为0。公司没有人会,也没有人可以教我,那时候更没有各种微课,我只能依靠百度一点点查找,一点点摸索。上班的前三年,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实在扛不住了就睡一下,凌晨2点或4点起来干活。

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忙碌耗费了我所有的热情,我开始打心底抗拒文字,厌恶文字。尽管,我写出的文章仍然会得到领导的赞赏,但我感觉不到一丁点的喜悦。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书稿写作的圈子,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合写了几本青少年读物类的书。虽然稿子通过得很顺利,但我写得很痛苦。对于写作的抗拒,仍然如影随形。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陆续尝试过接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文史类书籍的稿子,样张都通过了,但最后签合同前我放弃了。

后来,有朋友试图推荐我帮某个公益领域的大咖写自传,价格非常美丽,几经挣扎,加上身体方面的原因,我还是婉拒了。最后,我终究还是逃离了那个圈子。

此后的很多年,我很少写原创性的东西,开始恐惧写作。

再后来,我遇见了《微习惯》。

02
三只小白鼠的微习惯实验

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这本书,我很久以前听朋友分享过。嗯,最开始我是从朋友的口中听到微习惯的一些理念,然后当时我觉得你好像说的蛮有道理的,但是呢,其实我心里对于微习惯真正的效果还是存疑的。

后来呢,大概两个月前吧,因为之前一直有很多人在推荐这本书,于是,我就完整地浏览了一遍《微习惯》这本书。

看完之后呢,我就决定要做一个“微习惯”的实验,看看“微习惯”到底有没有用?它的效果有多大?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微习惯的目标——“每天写50字”。

按照微习惯的原则,制定的微习惯必须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每天50字,无论如何都能完成。

与此同时,我建了一个群,拉了2个朋友。我们三个人呢,就是“微习惯”实验的小白鼠。

我们三只小白鼠都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极度不自律人士+纠结症患者”。

我既是实验的参与者,也是客观的观察者和忠实的记录者。

这一角色和角度的转变,也让我对整个微习惯的每个细节问题充满了好奇,并在其中不断地思考和调整心态。

03
允许自己写出最糟糕的文字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心态的调整——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娜塔莉·哥德堡在《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抗拒写作,很多时候,是抗拒内心的最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内心最黑暗的部分。害怕失败,害怕写出糟糕的文字,害怕那个面对真实无能为力的自我。

于是,我不断问自己:我能允许自己写出世界上最糟糕的文字吗?

当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之后,我发现,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仿佛突然放下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包袱。

娜塔莉对于自由写作的建议主要包括:1.手应当不停地写。2.不要删除。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4.放松控制。5.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

于是,我试着随意地写,自由地写。我感觉我的脑海里会同时有很多的思维碎片,然后,我开始抓取他们,试图将它们化为文字。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抓取的动作很生涩,很困难,就像是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特别的别扭。出现在我手中的,是很破碎的句子。有时候可能是流水账,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有时候可能是抱怨今天心情很不好,抱怨今天很不想写。

但我仍然被微习惯支撑着每天完成着这样看似毫无意义的记录。

我始终笃信娜塔莉的堆肥理论。

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不过,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时日。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随意写的东西,就像是一种肥料,有可能是鱼刺、骨头渣、烂菜叶等等,但当这些东西堆积在心灵的土壤里,它们会慢慢变成肥料,最终会在心灵的沃野里开出美丽的花朵——也就是真正成型的作品。

我开始相信这一点,我相信这些无意义的粗糙的记录都是一种练习,练习着如何抓取思维碎片,练习着如何将这些思维碎片整理成为文字。

04
所有的书写都通向疗愈

当我记录情绪的时候,糟糕的情绪就像是电线搭错了线,电弧噼里啪啦乱跳。而在我们觉知甚至自我疗愈的过程,其实就是消弭电弧的过程,我们更试图将搭错的电线理顺,重新连接到正确的线路。

每一天的记录,我都在练习着自己觉知的能力,去发掘情绪背后的真相,去拥抱自己的糟糕和真实,然后,看着它们在我的身体里游弋,最后渐渐湮灭。每一次练习,都让我变得离自己的内心更近一些。

让我感觉自己活得更真实,仿佛是过去的“我”——一个外在的我,一个内在的我,终于合二为一。

我能感觉到自己慢慢地开始喜欢每天记录的时刻,喜欢坐在电脑前用文字拥抱自己的心灵。


今天,“每天50字”已经进行了54天。

虽然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让习惯自然而然地发生——不需要消耗意志力,不需要太多的强迫,也不没有不断失败的纠结。

今天,我仍然是这条路上的一个笨拙的初学者,跌跌撞撞地练习着同一个动作。但我能感觉到自己正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白天的时候,脑海里有时候会有一闪而过“今天可以写什么”的念头;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看到某个文章的时候,有想要记录下来的冲动;每天写文字数稳定在了500字以上,有时候会有大爆发。写爆发文的时候,会真正沉浸在记录和自己的情绪中,忘记时间的流逝,真正地与自我进行对话……

“透过静坐、冥想、慢走、阅读、倾听、书写,我们寻找意义,并且跟自己、跟生命产生联结,打开疗愈之门,因而看见更深刻、更广大的世界。”

自由写作的过程,是疗愈自己的心灵的过程,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过程,也是学会信赖自己的声音的过程,与自己、与生命产生联结的过程。

所有的书写,最终都通向疗愈。


文字 | 若初

排版 | 若初

图片 | 网络

----✿----------------------------

觉知︱洞察︱探索︱学习︱成长

作者/若初

“你要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因为,我希望每一天都会自我迭代    

--------------------

我始终相信,冥冥之中会有一种缘分

穿过浩瀚的宇宙,让陌生的两个人不期而遇

\\ 请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