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轻风无意 2019-07-18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攀附"二张",令武则天龙门夺袍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名少连,汾州隰城(今山西省汾阳市)人。父亲宋令文交友重义,多才多艺,"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东台详正学士,声誉很高。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亲一绝:宋之问专文词,宋之逊精草隶,宋之悌则骁勇过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宋之问形象

然而,这个宋之问却丝毫没有继承父亲的道德修养。上元二年(675),19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此时,武则天实际掌握朝政,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颇受武后宠幸,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宋之问看了极其眼热,立即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谄媚和巴结张氏兄弟,甚至寡廉鲜耻到替他们提尿壶。张氏兄弟投桃报李,经常带宋之问参加武则天的朝会游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电视剧里的张易之形象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到洛阳龙门寺游览,看到花花草草,来了情绪,让大家赋诗助兴,"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才华如螃蟹般横溢,首先写成《咏春雪》,武则天按事先约定,把锦袍赐给了他。东方虬接过锦袍,还没坐好呢,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也写好了,凡42句,极尽夸张华美之能事,赞颂武周政权的正统性。上官婉儿手托长幅,朗朗吟诵。武则天听了极为高兴,一把夺过东方虬手里的锦袍,转赐给宋之问。东方虬愣在原地,尴尬无比,扯着锦袍的一角,半天才松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武则天从行图

投诗问路,能否登上你的龙船?

宋之问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她的龙床。他对自己的形象还是有点自信的,身材高昂,仪表堂堂,可以说是朝廷里的颜值担当。他首先写了一首艳诗《明河篇》,向武则天投诗问路。《明河篇》的最后几句是这样的:"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宋之问借用历史典故,向武则天表白:陛下,我能登船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武则天画像

作为一位文艺女中年,武则天历史典故储备相当丰富,焉有不懂之理?待宋之问离开,她对凤阁舍人崔融说:"宋爱卿的确是难得之才,只是他有口臭,让朕无法忍受。"崔融转告宋之问,宋之问不但不灰心,反而愈挫愈勇,从此一天刷十遍牙,并高价从药铺买来鸡麝香,随时含在口中。然而,大概武则天不喜欢宋之问这一型,始终没有让他登上她的龙船。

近乡情怯,奸臣也有乡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晚年武则天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杀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禅让帝位,复唐国号,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被赶出洛阳,贬到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做了一个小小的参军。泷州是典型的蛮荒瘴疠之地,没过多长时间,宋之问就难以忍受那里艰苦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在回洛阳的路上,渡过汉江时,宋之问写下了《渡汉江》一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描绘回乡的心理感受,熨贴入微,情感从心里自然流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人之常情应该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宋之问却说"不敢问来人",侧面反映了他的另一层焦虑:家乡就在眼前,思念家人的情感更为强烈,却又因为是逃跑回家,时刻担心在路上被熟人撞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宋之问《渡汉江》画意

宋之问被贬岭外罪有应得,但这首诗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为他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场景,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卖友求荣,难以左右逢源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宋之问形象

回到洛阳,宋之问藏在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武则天已经死了,但武姓残余势力依然强大。张仲之在自家私宅里,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谋划彻底铲除武三思等人,情绪高昂,话语激动,丝毫没有想到他家里多了一条姓宋的中山狼。宋之问闻言,立即派侄子宋昙去向武三思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武三思奖励宋之问告密之功,不但没有追究他擅自逃回洛阳一事,反而提拔他为鸿胪主簿。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武三思画像

唐中宗在位期间,朋党林立,朝廷动荡不断。宋之问像一只流浪狗蹿来蹿去,寻找着粗腿。武三思死了,他投向了太平公主,升迁考功员外郎;太平公主的势头弱了,他又投向了安乐公主。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电视剧里的安乐公主形象

景龙三年(709),唐中宗选拔文学之士,宋之问主持典举,选拔了不少人才,令中宗很满意,安乐公主顺势举荐宋之问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皇帝近臣,从这里起步,日后成为宰相也未可知。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太平公主向唐中宗进言,说宋之问在主持典举时收受贿赂。结果宋之问不仅中书舍人梦没做成,还被贬到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做长史。宋之问正在懊恼,还没有启程,新的任命又下来了,让他直接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大概太平公主觉得汴州太近了,宋之问你最好滚得远远的,去越州吧。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电视剧里的太平公主形象

立地成佛,无奈罪孽太重

宠辱无常的人生经历,让宋之问感触颇深,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也让他的人生境界开始升华。他在越州登山涉险,访察民生,勤恳为政,做了一些好事。然而,"立地成佛"的宋之问刚刚开始他的"新生",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宋之问形象

景云元年(710)六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太平公主不会忘记宋之问弃她而去,投奔政敌安乐公主的背叛行为,就以宋之问曾经阿附二张及武三思为由,老账新账一起算,让唐睿宗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奸臣也有乡愁

电视剧里的李隆基形象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李隆基是个狠角色,除恶务尽,一道诏书下到广西,赐死宋之问。宋之问接到诏书,吓得满地乱走,汗流不止。一同被赐死的冉祖雍代宋之问请求,让他与家人告别,宋之问却哆哆嗦嗦,词不达意。冉祖雍怒道:"咱们都按罪当死,你还啰嗦什么?"经冉祖雍一喝,宋之问总算镇定下来,吃了点东西,平静就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