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长期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但仍有糖尿病大血管或微血管相关并发症,这在临床是很多见的。
其实,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血糖全面达标。什么全面达标呢?
空腹血糖达标
非空腹血糖达标
餐后血糖波动达标
日间血糖波动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具体达标标准,本文为您一一讲解。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
所谓空腹血糖,即在没有热量摄入的情况下,空腹8-10小时所测的血糖。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空腹血糖低于10.0mmol/L。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指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与其相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正常参考值是小于2.2mmol/L。
例如:患者三餐后血糖值分别为15、17、21mmol/L,相应的餐前血糖水平为7、8、8 mmol/L,则这位患者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15-7)+(17-8)+(21-8)]/3=10mmol/L。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超标。
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指患者一天内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应小于4.4mmol/L。
例如:患者日间最大血糖值为17mmol/L,最小血糖值为5mmol/L,则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为17-5=12 mmol/L。
日间血糖波动超标了。
1.当糖化血红蛋白在4%~6%:表示血糖控制正常。
2.当糖化血红蛋白在6%~7%:表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3.当糖化血红蛋白在7%~8%:表示血糖控制一般。
4.当糖化血红蛋白在8%~9%:表示控制不理想。
5.当糖化血红蛋白>9%: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标准一致,控糖标准应视患者年龄、胰岛功能、合并并发症等情况而定。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尚无低血糖风险意识的患儿应适当放宽标准。
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和耐受性差,慢性并发症常见,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空腹血糖建议维持在7-8mmo/L,餐后血糖9-11mmo/L左右。
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餐前及餐后2小时分别为≤5.3、6.7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 mmol/L;但夜间血糖不能低于3.3mmol/L。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45ml*min-1(1.73m2)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此类患者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适当宽松(8.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