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一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色温和冷暖调的事儿呢?起因是有位摄友发来这样一张日出的照片: 这张照片一看就知道是暖调,这位摄友也知道,但聊着聊着,可能是因为概念不清楚,又说这张照片色温较高。 后来小编也问了问其他人,发现还是有些摄友分不清冷调、暖调和高色温与低色温的关系。很多人的潜意识就和这位摄友一样,认为高色温片=暖调照片,低色温片=冷调照片。其实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应该是,高色温片=冷调照片,低色温片=暖调照片。说到这儿,可能你就糊涂了。下面就让小影给您好好说一说色温与冷暖调、白平衡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色温?1、认识色温的单位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色温。色温,直白的解释就是指“色彩的温度”,也就说明色彩是有温度的,而色彩的温度除了用冷色调、暖色调这样很笼统的说法外还可以精确到一个准确的数值,这个精确的数值就是色温——单位是K(开尔文)。K与℃均为温度单位,这个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了,不再多说。 2、了解温度与色彩间的关系 有些摄友可能觉得温度和色彩感觉不搭边儿啊。但事实上一个物体在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后,其颜色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块铁一开始是黑色的,随着温度升高,变成红色了如下图,但同时我们发现比熔化的铁温度更高的火焰,其颜色是白色的,并且略微发蓝。 这就证明了,不同的温度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而温度低会发出暖色的光线,也就是红、黄;而温度高会发出冷调的光线,也就是偏蓝。 当对这个数值继续精确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温度为2300K时,呈现什么颜色;达到8000K时,是什么颜色。说到这里对于色温的概念大家应该清楚了。 所以,文章一开头的照片,色调偏暖,而暖色是代表低温的色彩,所以它是低色温片。那么下图呢? 因为整体偏冷色调,冷色调也就是偏蓝,蓝色是高温的色彩,所以上图是高色温片。 “北极光摄影”头条号已经上架了数十门针对不同机型的学习课程,包括5D4、D850、D810、A7M3、A7R3、D750、A7R2、D5、1DXM2、80D等热门机型,这些价格不过几十元的课程,只需要少抽2包烟、少点一顿外卖,就能够帮助您快速玩转万元相机拍出大片,单击下面的各个链接条目即可跳转。 白平衡详解1、白平衡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先知道白平衡的作用。白平衡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把光源发出的光线变成白光。 为了大家好理解,我们以自然光为例。首先,自然光是有颜色的。最明显的,当清晨醒来的时候,窗外的光线打在墙上,会发现白色的墙会发黄、甚至是发红,这就是自然光的色彩。 但我们拍照,如果要拍出物体本身的色彩,显然不能把白墙拍成红的或者黄的吧。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相机内的“白平衡”了。通过合适的白平衡,告诉相机,目前这个色温是3000k(假设)的自然光就是白光,那么就能拍出物体本身的颜色了。 比如这堵墙是白色的,那拍出来就是白色的。这堵墙是蓝色的,那拍出来就是蓝色的。自然光的色彩已经因为我们设置了合适的白平衡而被抹去了。现在白平衡的作用你是不是理解了呢? 2、如何调节白平衡/色温 为什么有些摄友会认为低色温,偏冷调;高色温,篇暖调呢?其实就是因为在设置色温的时候,把色温调高,片子就发暖;把色温调低,片子就发冷。所以就会产生高色温是暖调片,低色温是冷调片的错误认识。 但事实上,当你调节机身的色温时,其实是在手动告诉相机,拍摄环境的光源色温是高还是低。 如果你设置的色温正好是光源色温,那么所有物体就都呈现出其本来的色彩。如果你设置的色温高于光源色温,相机会认为你在高色温环境下拍摄呢,高色温环境发蓝,那么相机就会额外添加红色,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红。 如果你设置的色温低于光源色温,相机会认为你在低色温环境下拍摄呢,低色温环境发红,那么相机就会额外添加蓝色,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就会篇蓝。 因此很多摄友在拍日出的时候,说为什么拍不出那么红的夕阳。首先在网上看到的火红夕阳都是经过后期的,也就是经过局部调色。 但通过手动调高色温,也可以达到把夕阳排红的效果,但画面整个都会变红,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冷暖对比了。 总结: 暖调照片=低色温照片,相机设置的色温越高,色彩越偏红。冷调照片=高色温照片,相机设置的色温越低,色彩越偏蓝。 想真实还原物体本身的色彩,就需要让光源色温=相机内设置的色温。但如何知道光源色温是多少?请使用AWB(自动白平衡)或者通过灰卡后期校正。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儿了,感谢耐心阅读,有好的建议请留言! “北极光摄影”头条号已经上架了数十门针对不同机型的学习课程,包括5D4、D850、D810、A7M3、A7R3、D750、A7R2、D5、1DXM2、80D等热门机型,这些价格不过几十元的课程,只需要少抽2包烟、少点一顿外卖,就能够帮助您快速玩转万元相机拍出大片,单击下面的各个链接条目即可跳转。 头条专栏6D2课程 头条专栏D750课程 头条专栏A7R3课程 |
|
来自: tonylee080 > 《摄影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