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房颤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来自天山 2019-07-19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气短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了减轻症状,减少危害,抗凝、心率控制及节律控制成为了房颤治疗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早下手,从源头上切断房颤或者延缓房颤的进展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对减少房颤有帮助的药物和方法,即房颤治疗的第四方面——房颤的上游治疗。

1.醛固酮受体抑制剂

醛固酮是我们体内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在身体水钠平衡调节方面发挥作用。但醛固酮的作用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它在心房肌纤维化中就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心房纤维化是房颤的发生的机制之一。此外,醛固酮可能还参与氧化应激诱导血管损伤和血管炎症、加强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上调盐皮质激素受体。醛固酮受体抑制剂螺内酯可以抑制上述醛固酮的有害作用。有研究显示,房颤术后的患者应用螺内酯能有效降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再发生率。

2.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ACEI和ARB类药物都是常用的降压药。前者即“XX普利”(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后者即“XX沙坦”(如缬沙坦、氯沙坦等)。这两类药物作用机制有相似的地方,其预防房颤的可能原因有:①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控制欠佳,可引起心室肥厚,可能参与房颤发生。ACEI和ARB类药物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心室肥厚,减少房颤的发生。②ACEI和ARB类药物对于体内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上游激素,即血管紧张素具有抑制作用,因而也可改善心房重构,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

3.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近来诸多的研究表明,他汀药物具有多态效应,可抗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及延缓心房重构等,进而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

4.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个系列。已有研究证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抑制心房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5.健康的生活方式

肥胖、吸烟、缺乏运动、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焦虑均已被证实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减肥、控制好血压血糖、改善焦虑情绪,对于预防房颤的发生,有切实作用。预防房颤,应从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两方面一起进行,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会有越来越清晰明确的预防方法,届时我们也将及时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 谭鹏进,商丽华,张涛等. 缬沙坦与螺内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30(2):116-9.

[2] 刘松涛,罗潇等. 心房颤动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华全科医学. 2018;16(11):1886-9.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