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萧红精神

 大庸Ariel 2019-07-20

萧红精神

第一期(共十四期)

编者按 萧红逝世七十多年来,文学界对萧红的生平、作品的研究始终不断,而对萧红的精神只是略有所提,研究的更为甚少。为了添补这项学术空白,萧红家乡的学术研究团队——呼兰河萧红研究会,自2011’萧红百年诞辰伊始,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对“萧红精神”的系统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此,“呼兰河萧红研究会”微信公众号特精品推出“萧红精神”研讨专刊号,以飨广大萧红文学读者和研究者。

首期推出的研讨文章为:呼兰文史专家丁锋先生撰写的《论萧红精神》一文。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微信公众号将分为14期,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文章导读(1)

《论萧红精神》一文将“萧红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一、反帝、反侵略、求解放的爱国精神;二、反封建、反压迫、争自由的为民精神;三、敢于揭露、勇于反抗的抗争精神;四、勇于自强、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

凝练为:“反帝爱国、反封为民、揭露抗争、自强拼搏”四句话、16个字。

文章导读(2)

《论萧红精神》一文从十三方面入手举例论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送弟弟参加红军、前往抗战前线;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投身抗日;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反对男尊女卑、争取自由;反对给佃户加租、与家庭决裂;揭露地主阶级的压迫、呼吁被压迫者起来造反;揭露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日寇的野蛮屠杀、残酷统治;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战斗中充满希望;在病危中留下遗言。

论萧红精神

文/丁锋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历经坎坷、生命短暂,但她以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抗争、对文学的酷爱,在面对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紧急时刻,毅然高扬起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旗帜,以笔做刀枪,用生命去写作,在31年的人生旅途上和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百万字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这些闪耀着时代进步思想光辉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成为后人继承、弘扬的精神财富。

萧红生育在北国呼兰河畔的呼兰小城,陨落在南国浅水湾头的海岛香港。逝世七十多年来,文学界对萧红的生平、作品的研究始终不断,而对萧红的精神只是略有所提,研究的更为甚少。近年来,萧红精神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萧红研究的新方向。萧红的故乡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宣传部,2013年3月26日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名为“弘扬萧红精神,建设文化呼兰”的座谈会,邀请省市萧红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和呼兰文化方面的有关人士参加,对萧红的精神是什么,进行了一次“百家争鸣”的讨论。到会的各位人士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简要地阐述了萧红的精神,也是从这次会议起拉开了萧红故乡人研究萧红精神的序幕。

研究萧红精神,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精神,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何为“精神”呢?《辞海》按哲学名词解释: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简而言之,浅而明之,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表现,是人的思想、行为中的最高境界。如此而论,那萧红的精神是什么呢?至今尚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据文史资料记载,1948年曾有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士来到香港,在浅水湾萧红墓前举行了一次集会,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在墓前给青年人作了五分钟的演讲,首先,他赞同前面演讲人所作的“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观点,接着提出了“年轻精神”一词,认为年轻精神的品质有三:“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此三点高论是在萧红墓前讲的,其用意有二:一是告知大家萧红有这三种精神;二是希望大家学习萧红的这三种精神,并传承下去。郭沫若先生的“三点”论,是否就是萧红的精神呢?在没有做一番研究之后,尚不能做出定论。

笔者对萧红的生平、作品有过粗浅的研究,对萧红的精神研究刚刚开始,研究出的成果也是粗浅的。但笔者愿将个人的观点先亮出来,让大家评论一番,为萧红精神研究做一次抛砖引玉。

根据萧红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环境以及思想意识、社会活动、人生经历等,笔者认为萧红的精神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