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Ztiger1980 2019-07-20

查理称帝的背景

799年,时任罗马教皇利奥三世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暴乱。此次暴乱的发起者是忠于前任教皇阿德里安一世的罗马贵族们,他们以利奥三世生活荒淫放荡、品行不端为由,废黜了利奥三世的教皇之位,并将他监禁,还要割除他的舌头,扎瞎他的眼睛。

不过,对利奥三世生活作风的指责只是借口而已,贵族们进行叛乱的实际原因是对利奥三世的外交政策感到不满,因为他选择与法兰克结盟,而非臣服于东罗马帝国。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暴乱,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东罗马皇帝与教皇之间的关系。

自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覆灭之后,罗马教廷为了寻求保护与正当的统治权,长期以来,罗马教皇都要向东罗马皇帝宣誓效忠。但是,当法兰克王国在原西部地区兴起之后,教皇们发现,法兰克可以作为教廷的保护人,而且,法兰克需要依靠教会进行基层统治,这意味着,教廷可以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合作者,两者可以处于平等地位,这比受到遥远的君士坦丁堡的控制要强得多。

于是,教会的外交政策悄然发生了转变:他们试图摆脱拜占庭的影响,并与法兰克王国结盟。751年,法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丕平献土”就是两者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丕平为教皇献上土地,教皇则为丕平提供王权的保障。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不过,丕平献土之后,教皇仍未决定放弃对东罗马表示臣服、把赌注全部压在法兰克之上。772年成为教皇的阿德里安一世在与丕平之子、当时的法兰克国王查理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亦遵守东罗马皇帝主持的尼西亚圣公会所作出的决议。可以看出,对当时的教廷来说,东罗马皇帝相当有权威。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阿德里安一世

但是,8世纪末的一系列事件改变了东罗马皇帝与教皇之间的关系。795年,利奥三世成为教皇,遭到了罗马很多贵族的反对,贵族认为,自己应享有教皇的指定权。为了对抗贵族,利奥三世于796年将罗马的钥匙交给查理。这个举动意味着利奥三世选择了一位非罗马人作为教会的保护者,引起了阿德里安一世支持者以及东罗马的不满。

797年,拜占庭太后伊琳娜废黜其子君士坦丁六世,成为女皇。利奥三世对此大为不满,他认为,按照帝国的传统,女人是无权作为帝国皇帝的。对伊琳娜女皇的攻击,使教皇与皇帝的关系彻底破裂。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利奥三世

于是,在利奥三世得罪了罗马城内的贵族、又与东罗马皇帝决裂后,799年的那场叛乱爆发了。

查理大帝的加冕礼

这位利奥三世虽然得罪的人不少,不过他的命是真大。利奥三世被监禁后,竟然逃出了监狱,跑到萨克森的法兰克军营内,在那里,查理正在制定对萨克森人的作战计划。教皇向查理说明了自己面临的情况,并表示希望查理能带兵保护自己回到罗马。

此时的查理也是焦头烂额,他征服了大片地区,但是各地的叛乱却难以遏制;他通过分封土地令贵族效忠于他,但贵族的坐大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威。他急需找到新的合作者,这次利奥三世正好为他送上一份大礼,若能保护利奥三世重新获得教皇之位,必定能得到教会的支持。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查理曼

查理接受了利奥三世的提议,他派人护送教皇回到罗马,并解决了叛乱。800年11月,查理曼亲自去罗马,因为罗马贵族向查理曼指控利奥三世的罪行,利奥三世和罗马民众以最尊贵的待遇出城迎接查理。利奥三世在审问中为自己辩护,查理作为利奥三世的同盟者,自然顺水推舟,宣判利奥三世无罪。

一切事情都进行得相当顺利。但在圣诞节当天,发生了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查理的加冕仪式。那一天,当查理在教堂中进行祈祷时,利奥三世出现,他将一把古代罗马皇帝的金冠戴在查理头上,高呼到:“查理奥古斯都,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接着,在场的观众也是如此欢呼,从此,查理获得了帝位,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查理的加冕

查理的不满

加冕礼、获得皇帝称号,这在西方政治传统中,应当是一个君主获得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但据法兰克历史学家艾因哈德记载,查理大帝相当不喜欢奥古斯都的称号,他甚至说,如果当天他能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肯定不会进入教堂,尽管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

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已经因统治权问题而与东罗马产生了冲突,查理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查理在亚琛建都后,曾称要将这里建成“新罗马”,对东罗马来说,这无疑是查理要获取帝位的标志;787年,法兰克与东罗马之间本应有一场政治联姻(双方是艾琳娜之子君士坦丁六世与查理之女罗特鲁第),但最后因为一些纠纷而被取消;东罗马此时正在进行一场破坏圣像运动,此运动的针对对象是威胁到皇权的东正教徒,无数主教失去了地位,圣像被砸,这被法兰克视为对东正教的迫害。

查理大帝为何本来不愿称帝?

破坏圣像运动

查理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在西部地区的扩张上,他希望能与东罗马保持良好关系,在双方的冲突加剧时,查理不希望再制造新的冲突。

但是,教皇利奥三世则有自己的考量。利奥三世不愿意继续被东罗马控制,于是,他的方法是,在未获得东罗马女王伊琳娜的首肯下,自行将地位授予查理,以此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同时拉拢这位新的保护人与盟友。利奥三世的擅自行动无疑加剧了法兰克与东罗马关系的恶化,查理对此相当不满。

其二,利奥三世试图通过加冕仪式来证明,教皇的权力在民众与皇帝之上。按照拜占庭的加冕仪式礼仪,加冕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所有观众向皇帝欢呼,这表示众人对皇帝的拥护;其次,教皇为皇帝进行加冕;最后,全体一起向皇帝敬拜。但是,利奥三世改变了仪式的顺序,在全体观众欢呼之前抢先将王冠戴在皇帝头上,之后观众再欢呼。

顺序的改变可不是小事情,这意味着,皇帝得位的合法性不再来源于民众的支持,而是来源于教皇的授予。于是,教皇通过这个方式获得了帝位的授予权。在这次加冕之后,一个在中世纪历史中辩论不断的话题产生了——教皇与皇帝究竟谁高谁低,随着时间的推进,争论越来越严重,最终在11、12、13世纪中造成了皇权与教权的正面冲突,撕碎了神圣罗马帝国。


本号长期推送历史相关原创文章,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