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览】看不尽的辽博美玉(推荐收藏)

 天宇楼33 2019-07-20

         

中国人喜欢玉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比汉文字出现得还早。中国人视玉为宝,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素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人把玉看做是附有神灵的东西,甚至为争夺一块玉可以发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为一块玉可以用十五城去换。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完璧归赵”,说得就是类似的故事。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喜欢玉,把玉的价格炒到很高,都愿意随身带上一块玉,或挂在胸前,或戴在腕处,或拿在手里把玩,相信它能带来喜气、富贵和平安,相信它能“养人”,驱除病魔和邪气。

过去玉的概念在官家一般仅指新疆的和田玉,随时代发展和新材料的逐渐发现,玉的概念才在中国人心里和手上逐渐宽泛起来。

从新时期时代开始,中国各地的出土“玉器”材料都是以就地取材为主;夏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玉器的主体材料。由于各个朝代在新疆采玉的矿坑和玉器所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为和田玉,在视觉上仍有差别:唐代的玉器比较温润,滑熟可爱;明代玉器玉质较干,多绺裂杂质;清代玉器则质色纯正,颇有大家之气。清代所见的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靑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同时清代还存在以翡翠、水晶、玛瑙、青金石、绿松石、琥珀、煤精、琉璃等似玉材质充当玉料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