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系列之二:在“寻、愁、悟”中看国家社科基金选题

 张春强2022 2019-07-20

【张立 】(1976-):男,博士,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主要从事应急物流、智慧物流、物流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成功立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一般项目“中国-东盟应急物流走廊构建及跨境协同机制研究(19BGL244)”。

       2012年至2014年,刚读博士的我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该项目为基础,一直在自科领域学习研究。2018年6月,由于工作调整,我从原单位转到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任教,科研上也面临着从自科到社科的转换。以2018年10月底学院启动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讲座为契机,我认识了文传浩教授。随后4个半月里,在文传浩教授及其团队的帮助指导下,有幸经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完整过程并且项目顺利立项,在此特向文教授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表示深深感谢

        回顾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过程,新颖合理的选题无疑是项目申请成功的第一步。文传浩教授生动地将选题的过程归纳为“寻、愁、悟”三境界。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在2018年10月31日文教授做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如何选题与申报”讲座上,想不到这文氏选题“三字箴言”却如此精准地描绘了我社科项目选题从迷惑到清晰的整个过程。依据文氏选题“寻、愁、悟”,梳理自己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困惑与体会,粗浅地谈谈对国家社科基金选题的理解。

“寻”就是“众里寻它千百度”,“寻”的是“它”,是有限可能的选题集合。无论是自科基金还是社科基金,咖啡和笔记本都是“寻”必不可少的敲门之砖。我早期的“寻题”方法偏向于自科,往往套用“研究基础+新颖方法+关键词表”模板。其中,“关键词表”是整理近三年社科题目后所得到的相关关键词集合, “新颖方法”是在匹配相关关键字后的方法创新。结果,专家一语点破本质:“选题自科痕迹太浓”。对于自科痕迹,我现在理解是--与基础理论、主要方法相关的关键词高度凝练的字眼,能使得题目的微观方法属性有所提升,而宏观应用属性明显冲淡,因此自然痕迹强的选题往往与社科基金的选题存在冲突。那又何谓社科的“寻题路径”呢?文教授给出的答案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原则结合,深入理解“红宝书”所介绍的选题原则,我发现,早期选题的不科学在于“需求侧”没搞明白。自科立题关注的是关键科学问题与原始创新方法,因此自科强调的需求侧是普适的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社科立题关注于党和国家的战略与宏观政策导向,因此社科强调的需求侧是高度吻合宏观战略与政策导向的重大应用问题,两者的选题焦点完全不一样。于是,扎扎实实地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深入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密切研究国民经济的重要文件,反复研究近年的申报指南与立项选题,并高度结合这些政策热点与研究基础,我终于迈出了“寻” 字诀的第一步。

“愁”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愁”的是选题“行不行,哪个行”,愁意义所在,愁创新取向,愁可行程度;关键还是靠“问”,问自己,问专家,问同行;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既要说服自己,又要说服专家与同行,难度颇大。故事讲得很好,意义重大,往往题目太大;选题紧扣热点,方向正确,往往研究者众;选题思路独特,方向冷僻,往往意义寡寡;问题另辟蹊径,故事完美,往往基础薄弱。五次三番折腾,废寝忘食冥想,白“少年头”,空悲切?“要多交流”,文教授的当头棒喝惊醒了我。在参加了多轮文教授组织的团队研讨会后,我茅塞顿开,思路清晰。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圆桌会议”,又是一种“压迫式”的“思维火锅”,参加讨论者围坐在一起,开放式讨论。主讲者汇报选题,讲故事,说意义,谈创新;讨论者依次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文教授往往最后陈词,明确而精准地提出对选题的看法观点。这种“头脑风暴”即是一场集思广益的讨论模式,也是一种有的放矢的交流模式--主讲者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面对诸多大小同行说出自己的选题,不得不在会前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提的意见建议,可以加速主讲者选题的凝练,在学术切磋中恍然大悟,茅舍顿开;在这种场头脑风暴中,你既是演讲者,又是旁观者,大家热情满满,干劲十足,效率自然高。得益于这种“头脑风暴”,“愁”字诀我也步入正轨。

“悟”就是“暮然回首,题目竟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悟”的是选题意义,“悟”的是创新性,“悟”的是凝练题目。“愁”字阶段,需要对题目的方向性与逻辑性做出了总结,而“悟”字阶段就是对题目更深次的理解,是题目的最终打磨。“悟”字阶段,选题意义一定要深华。这种深化不是假大空,而是紧扣国家视角的内在逻辑梳理,要“以小见大”、“以小见深”,从具体题目中挖掘出与国家战略、国际关系甚至是人类命运的有机联系;“悟”字阶段,创新性一定要鲜明。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想人家没想到的,开拓人家不识的研究疆土;“悟”字阶段,题目一定要凝练。对于题目的凝练,文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三力”与“三性”,介绍了命题的“裙子理论”,强调了选题的“四忌”,最后通过八个“问自己”将命题者的思考引向深入,引向事物本质之所在。正是得益于文传浩教授的言传身教以及对本书的深入学习,我才能体会到“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悟”,才能体会到“合理变通,出奇制胜”的“喜”,才能捕捉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觅”。

“寻、愁、悟”三字箴言是文传浩教授精准总结的用于基金申报的具有普适性的选题路径。我结合本书所介绍到的具体选题战术与选题案例,感觉拿到了打开国家社科基金大门的金钥匙。

往期回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之战术(间接)准备要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流程大体可以分为选题、查阅文献、确定项目题目、撰写项目标书、修改项目标书以及报送标书6个步骤,但是,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两大准备。以下为两大准备中的战略(间接)准备:

间接准备,即间接性申报工作准备,这种准备主要针对项目成功率和中长期学术方向展开系统深入及全面的准备。例如,形成习惯性、规律性的对重大时政热点的关注,长期培养自己对某一个社科领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对研究成果要有长期性积累,打造团队等等。

01

研究兴趣

兴趣是学术研究最大的动力,也是项目申报和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02

时政热点

项目申报者要养成对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党代会全会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深改组、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重要文件、规划、意见等进行全面深入学习的学术习惯和素养的培养。

03

方向选择

地方高校学者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要做到“顶天立地”的研究范式,即理论上要能“顶天”,研究方向、研究选题和成果应用更要能够“立地”和“落地”,不能理论对理论,空谈误国。

04

前期成果

地方高校的年轻博士和老师,前期成果都很弱,但要有计划、有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学者留下的(就如笔者申报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前期成果形式应多元化,不能简单认为前期成果只有论文和专著。前期成果还包括工作论文、会议论文、学术报告、报刊短论、横向课题研究报告、特色数据库、案例集、教材、各级各类获奖、以书代刊的辑刊论文、互联网线上多元化成果等。

05

研究团队

社科研究很容易进入“独狼”误区。地方高校的研究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学校知名度亦较低,缺少博士、硕士点和重点学科等,因此更容易进入“独狼”误区。地方高校社科学者要学会从“流浪者”到“丐帮”再到“群狼”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社科研究领域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

社科研究团队要善于借鉴学习理工科研究团队的模式。未来高校科研竞争会更加激烈,“散兵游勇”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科研竞争形势,要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组建“正规军”和进行“阵地战”。“集团作战”和“狼群战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创新成果产出的必然发展趋势。

项目申报者要积极参加不同专家学者的项目研究。地方高校年轻博士和教师尤其要避免总想做“老大”的心态,要知道“老大”也是从“孙子”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团队建设是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大做强的最重要保障。

06

资料数据

地方高校年轻学者要将关注和学习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和动态作为自己搞研究的一种“自觉”和习惯;要善于构建围绕自己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特色数据库,研究方向要稳定。特色资料数据库是“双一流”建设的秘密武器。

调研基地

07

调研基地

地方高校往往更有条件在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研究方面建立社科研究长期稳定的调研基地,这也是今后社科研究范式的一大趋势。典型案例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农村研究院”。

08

合作单位

项目申报者不要死读书、读死书,更不要抱着对某些问题抵触的心态去做研究,而要结合社科研究特点,善于和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类型的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及不同学科的人交流、学习和合作。

09

学术管理

地方高校青年学者刚开始走上研究道路,个人平时的学术资料管理习惯好坏,对于项目申报的效率和成功率有重要影响。例如,个人简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观点、成果引用转载、有关学术性支撑材料等,对课题申报、奖项申请、各种称号申报、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等都极为重要。

佳作推荐

书号:9787550436657

作者:文传浩、夏宇著

定价:49.8元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购买网址:https://m./h.3Pp2fOi?sm=ce791b(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实际,基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视角,着眼于提升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地方高校的青年博士、青年教师的社科研究素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规律、科研管理规则和学术规范,在系统总结作者本人和数十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申报、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大量案例,围绕如何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和竞争力这一主题,分十个专题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各个环节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经验总结,并结合作者自己多年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许多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特定方法和技巧。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