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论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规律,历史证明违背之就要付出代价、甚至可能是很多血的代价,两轮对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提高认识、改造主观客观世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本文学习计划 二、实践论全文结构 三、摘要
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实践,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屁股决定脑袋,人的思想、视野受到自己阶级的束缚,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超越自己阶级、现状的局限去认知世界,决定了他的格局和以后发展天花板的高度。同时,我们也要回到自己的阶级和现状,因为这是发展的基点,离开了现状就是空想,受制于现状则,不能突破只能是匠人。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1、我们的认识是局限的、歪曲的、被误导的。深刻理解这个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世界,从而与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2、认识这个现象,就应该进一步去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立下重新构建我们三观的目标,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的认知就是无比正确的,是真理,“即使掌控一切,也当保持谦逊和敬畏。” 烟雨江南 《狩魔手记 》,更何况人类不可能掌控一切。要在自信的基础上多自疑,要去更加全面的收集原始资料,从更多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忍住不适感多听、多想和自己对立面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收集自己认同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认识,培养对宇宙对世界对人更多的好奇心,利用牛人,名著作为高性价比的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读破万卷书,行深万里路,阅尽无数人。3、要世事洞明,要人情练达,还可以通过以己观人,逐类旁通,融会贯通;4、当缺少资料时,还可以用逻辑推理,佛教推崇用'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的方法去想象和演绎,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在最高境界,意识与物质是同源一体两面的。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的认识,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我们在认识问题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其中有3个关键点,1、认识要与实践相结合,2、要认识到由深入浅的、由片面到多面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要对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过于自信,这样就失去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的提升空间。3、认识的对象包括对社会、对自然和对生产活动的认识。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宗教目测在源头缺乏比较完善的感性认知材料,难以证实,科学目测在尽头上也存在问题,但是在人类社会中,宗教和科学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可见确实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型,都有各自的作用。但弈何推测应该类似于场理论,所有人类的认识论在某一个高度最终可以统一。同时各种认知论有重复交叉之处。
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教员为什么战无不胜,就是因为其思想符合规律,那么找到这个规律,你也可以像教员一样战无不胜,毛选就是一本被实践证明了的,向大家系统介绍社会规律的经典,值得仔细、反复揣摩。失败不可怕,但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运用于以后的具体实践。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干好于读、好于说、好于看,因为干就有结果,而结果就是现实的,当然结果必然有好和坏,但是对一个需要在认识上持续升华的人,一定要动手干。
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 唯物辩证法是有立场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它认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过程:认识的感性阶段(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认识的理性阶段,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
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
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有了经验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没有把握。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反之要想站得住,就要了解环境情况,了解事物的全体(历史和现状),了解事物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然后再行决策。
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 问题,感觉经验如何证实呢(我们能够感觉的东西都是真的吗)?而没有感觉的东西难道都可以证伪吗?如果没有感觉的东西,但是可以通过某种感觉证实,那么有没有现在不能证实而以后某个环境或者某个条件可以证实的没有感觉的东西呢(这个情况是有的很多科学实验的轮回便是这样),那么怎么找到并确定认识的真实源头呢,如果不能确定认知的源头,怎么证明现在的认知是正确的呢?实践是检验认知的标准,此外认知是螺旋上升的,并受时间限制的。所以真理是非常非常难以追求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觉经验是可以证实的并提炼的。那么怎样尽可能更全面的收集感性认识?希望有朋友就这个问题展开交流。
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可以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逻辑推理从感性材料中进一步提升认识。
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可见实践和理论是同样重要的,理论可以提升认识的高度,而实践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和对理论的矫正。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 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认识论要加入时间参数,认识是运动的,变化的,与易经变易思想相同。天下大道殊途同归。
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不仅仅是革命的变化急速,很多事情的变化都是急速的,而且还有个特点,有的变化轮回和周期
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 还在于人的惯性思维,受到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束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1.对很多现象就有了的解释,2.可以运用这个现象去进一步了解、推导人们的思想及其行为,3.自己要避免进入这个思维误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孜孜不倦,天天向上,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本处将左右派的特征及其各自的缺点,缺点产生的原因,思维方式都讲清楚了。 一定注意,光是学习不一定能够使得自己脱离右倾或者左倾,特别是在自己思维方向上强化学习,所以,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密切的,又远远的,更加全面的观察世界、环境和自己,在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形成认识的基础上,把认识放在实践中去检验,符合规律的认知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以此判断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才是能够不偏不倚的好方法。 活在当下这是说上去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的事情。秘诀应该是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庸是中国人最高的智慧。但是恰到好处,很好的把握度需要反复的练习。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人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接近真理的一种方法,微积分。对正确的解决问题,或者发展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日拱一卒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不会有历史的终结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种根据科学认识而定下来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在世界、在中国均已到达了一个历史的时节——自有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时节,这就是整个儿地推翻世界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如果能够理解这句话就能理解很多现象,比如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教员为什么会说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重要干部和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什么叫整个儿地推翻世界和中国的黑暗面,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这是什么样的雄心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啊,弈何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回到《人是什么南北》这个问题上,弈何对人的理解还是很肤浅,需要很多研究,更需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他们的被改造,须要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 强迫不是目的,目的是自觉,可惜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非常非常难,这里立志、策略思路和执行力是很重要的问题。
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有可能吗?肯定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总口诀。实践论,到后面感觉句句都是经典,信息量很大,说这是教员最满意的一篇。“我只有一篇好的——《实践论》,还有点用。”先决定有时间再看n遍,慢慢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