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胜古迹遍布辖区各地。邓州八大景尤为出名,据历史记载:邓州古八景最早见于《嘉靖邓州志·舆地志》,在其后清顺治、康熙、乾隆《邓州志》都有这方面的记载。邓州的八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景致不同,名称也有所变化。 《嘉靖邓州志·舆地志》记载的邓州八景为:花洲相迹,此景指花洲书院所在地的百花洲、范文正公祠等;土釜禅林,此景指城西北八十里处的覆釜山及其山上清禅寺的美丽景观;湍水清流,此景指城北湍河水清景明、商船穿梭的情景;金山紫气,此景指以现存月牙池为中心的美丽景致;书楼月夜,此景指明月纱笼黉学(宣圣庙)藏书楼(尊经阁)的美景;城阁春风,此景指建于宋代的春风阁屹立城头之上,追思古人治邓之功;南塔文峰,此景指市区大十字西南角的福胜寺内福胜寺塔高耸如云、巍峨壮观的景象;东河莲舫,此景指盛夏时节,采莲小舟泛桨东河,田野是金黄待收的麦子,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 清《顺治邓州志·舆地志》记载的邓州八景为:花洲相迹、城阁春风、禹庙晴岚、金山浮翠、湍水清流、铁祠春烟、红崖胜概、六门晚照。 这一段时期,正逢康乾盛世,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关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稳健的发展。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昔日辉煌的邓州古八景如今多已景淡色褪,但百花洲(花洲书院)、梵塔(福胜寺塔)、金山紫气(月牙池)等景致尚存,见证着邓州历史的变迁,并被加以保护修复,成为新时期邓州新的景观,为古穰邓州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秘邓州八大景之一(月牙池) 邓州市三贤路南段有一座水泥桥,从桥头北岸沿着土城河往西漫步走去,护城河水在西南角转向,向北流淌而去。 就在护城河的西南角,远远望见高高的土墙上耸立着一个小亭子,这便是传说中的“紫金山”了,也就是月牙池。 月牙池:南北宽大约100左右,东西长400左右,墙厚20-35米,高20-35米,在土墙环抱中形成一瓮城,呈月牙状,故名“月牙池”。 月牙池石头碑文已模糊不清了,仅月字和池字依稀可见。 从月牙池正南城墙上小亭子的位置向北俯瞰月牙池,池底中间是用砖铺的圆形小广场,供附近居民和游人健身游玩,在四面土墙合围的城楼正面刻有:“月牙池”三个字。 从月牙池的西北角城墙上,向东南角眺望月牙池隐隐显出月牙形状,因为池底现在种上了树木,茂盛的树林遮掩了月牙的轮廓。 从月牙池的西北角池底向东南角眺望月牙池,也能隐约看出月牙形状。池底并不是在地面以下,而是和城墙外附近的地面同高,城墙是挖护城河的土在地面上堆砌而成。 据传,月牙池为明弘治十二年,邓州重建外城,在西南角与紫金山相连处,也即土城河拐弯的河湾处,形成了这座小瓮城。两边依水,丛木荫密,风景清幽,才在明清时列为邓州八大景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消逝,月牙池已经看不出当年的壮观景象,留给后人的只有残缺的城墙和小亭阁,月牙池内栽种的树木也超出了城墙的高度。 月牙池虽小,形状稀奇,来历深远,值得追溯。月牙池的那份凝重与安详,成了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景色之一。它永远是邓州人难以忘怀的景观之一,将铭记于城市骨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