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8期《“砚痴”徐世章 》作者/段守新 朗诵/乔峰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7-22

篇首语

天津五大道,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无数中外历史名流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际会,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和岁月的回声。

天津市和平区文联与薇电台联合制作播出系列有声文学《五大道名人故事》,每周六播出。敬请关注、点评、转发!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砚痴”徐世章 》 来自薇电台 00:00 15:58


《“砚痴”徐世章 》

作者 | 段守新 · 朗诵 | 乔峰

“砚痴”徐世章。在他33岁以前的履历中,也曾缀满光彩熠熠的官衔:交通部次长、全国铁路督办、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币制局局长,等等。不过,1922年,徐世章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今后不再参与政治,不参与时弊。”说到做到,从此,天下滔滔,少了一个政客,却多了一个文化名士。徐世章为他收藏的一方小玲珑山馆端砚所作的题跋,颇能说明他离开京师移居天津后的生活状态、心境和志趣:“余每当春秋佳日把玩、欣赏,辄缅怀马氏昆季之高致,布衣清韵,弥乞景仰。回忆余自壬戌(1922)谢政归里,侍母家居,忽忽将近廿年,日唯寄情于翰墨金石间,亦颇乞以自幸也。”

“马氏昆季”,指的是清代有“扬州二马”之称的马曰琯、马曰璐二兄弟,两人性情投契,辞官不做,在经营盐业的同时,雅好写诗、藏书、交接文友。马氏兄弟这种亦商亦文、以商养文的生活,洒脱而又风雅,徐世章可谓心有戚戚。在天津,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做房地产,一是搞收藏。两件事,他做得都很成功。他的家人在他离世后,曾向人民政府捐献房产56处及一块空地,这些房产地产,大都集聚在五大道的繁华地带,寸土寸金。此外,他生前还曾为抗美援朝捐献15000元以购飞机大炮,为支援经济建设认购10年期国家公债25000元,成为当时天津私人认购公债数额最高者之一。徐世章财力之雄厚,由此不难看出。这一方面满足了家人的生存之需,另一方面,也为他的收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徐世章

徐世章的收藏范围颇广,但用力用心最多、嗜之如性命者,还是以古砚为首。为此,他既豁得出辛苦,常常辗转全国各地千淘万漉,也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银钱。他一直对明代顾从义摹刻的“石鼓砚”寤寐思之。1935年冬,听说它在北平现身,他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家人也没顾得上招呼,一人急煎煎地就赶到了北平。不巧,这方砚已被别人先行购走。没办法,他又辗转找到买主,最终从人家手上高价买了下来。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轶事,是说他曾在南京看中一方宋代端砚,砚商认出他就是素有“砚痴”之称的徐世章,价格立即抬了一倍,他一时拿不出现款,砚商趁机说:“没钱不要紧,您不是干房地产的吗?拿地换也行啊!”结果,他楞是拿一块地产换了这方砚台!做房地产头脑伶俐得像琉璃球,一看到好砚,却登时也变成了石头,难怪有朋友拿此事笑他。而徐世章无怨无悔,在题记里写道:“当此世乱年荒之际,而以重金得之,人能不嗤我愚也?然我以卖地之金易此砚,却以之为余幸。”

徐世章旧藏宋内府端砚

从徐氏撰写的《藏砚手记》可以查知,1934年他用于购砚的钱为12116元,1935年为10017元,1936年为8375元,1937年为5739元,四年累积起来,居然就有40000多元。要是对他一辈子在文物收藏上的花费做一个统计,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徐世章曾对子女说:“要是将我购买文物的钱用来买钻石,足可以买一大簸箩了!”这的确不是诳语。

宋 徐世章藏仿青铜器三足人面端石砚

不过,以上种种,最多也只能说明,徐氏是一个如痴如狂的收藏家。其实,徐氏真正令人心折的地方不在这里,而在他由对古砚的痴迷和收藏,进而达到的那种艺术眼光,那种人生趣味,那种文化意识,那种精神境界。

徐世章的收藏,不只体现了他在文物收藏上识见的超卓深邃,也喻示着他的人生态度和志趣,即:君子爱物而不溺于物。以砚为媒,致力于破译古人的心灵密码,进而与古人情意相通、精神共游,这才是他的情志所在。徐氏与古砚以及古砚背后的古人,无论寒暑雨雪,朝夕相对,嘤嘤其鸣的人生至乐,几几从纸上扑面而来。

徐世章珍藏的两方古砚及拓片

而对徐世章来说,这些显然还不够。在他纯然的个人爱好和情趣里,又渐渐生长出一种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识。从1934年起,他从北平请来素有“中国第一拓手”之称的周希丁及其助手傅大卣,为其历年所藏煌煌大观的古砚做拓片,一做就是七年。拓片既成,又由他或请人或亲自作序、题跋,详记藏品名称、形制、尺寸、质料、图案、铭文,考订藏品旧主身世、流传过程,最后汇集成《濠园砚谱》。无疑,这对研究中国的古砚史、文化史、艺术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这是他对中国文化及其传承,所贡献的另一笔财富。

徐世章与家人

1954年,徐世章病重,面对着他这些胜过生命的珍宝,他开始考虑它们的归宿。为了它们,他几乎倾尽了一生的财力、精力和心血;为了它们,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布衣蔬食、自奉菲薄;为了它们,他几次拒绝了外国人的重金收购。而最后,他做的选择是,将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悉数捐献国家。他对家人说:“我毕生精力致力于收藏文物,几十年呕心沥血,终于将它们由分散变为集中,如果传给你们,势必又由集中变为分散,我再三考虑,只有捐献给国家,才更易于保管,供全社会、全民共赏。我希望在我死后,为捐献的文物开辟一个陈列室,进行陈列,供大家欣赏,这也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从一己之爱好痴迷出发,而收藏,而鉴赏,而研究,最终,却又超越一己之私,将之视为全民族的文化瑰宝,贡献给全社会所共有,徐世章在此所展现的文化情怀之沉厚、精神境界之宏阔,令人肃然动容,高山仰止。

徐世章藏品

徐家人在徐世章逝世后,先后分两批将他所收藏的文物捐出,计有古砚、古玉、铜器、字画、碑帖、印章、笔、墨等共2749件,以及4000多册善本图书。其中,又尤以所藏古砚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文化价值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如今,这些文物都完好地保存在天津博物馆中,向流连忘返的参观者,诉说着它们的主人的故事。

徐世章藏品

徐世章,字端甫,号濠园。他有一方闲章:“濠园宝比过明珠骏马。”的确,明珠骏马有价,而他所收藏珍爱的文物却是无价之宝。然而,还有比濠园这些无价之宝更宝贵的,那就是濠园主人博大的文化情怀和人生境界。

徐世章雕像


作者|段守新

文学博士,供职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小说排行榜评委。主编《2006年短篇小说精选》《2012年中篇小说选粹》等文学选本多部。在《小说评论》《名作欣赏》《南方文坛》《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朗诵者|乔峰


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

音乐合成继禹


天津市人,祖籍山西大同,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 曾为下乡知青、工人、电台编辑记者。有多篇广播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爱好文学、音乐、朗诵,薇电台“风尚故事”主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