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周六晚9点更新 上文论述了鼻炎爆发的主要原因,来自寒邪侵入和自身正气的不足。那么有些朋友说我的鼻炎并不是感冒导致,不知不觉慢慢的就这样了。我们姑且把这种鼻炎叫做慢性鼻炎。 内经上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如果这句你没听说过,那么“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总听说过吧。这两句基本一个意思,讲的是“气”的健康状态时应该呈现的样子。人体头面部器官在最顶端,需要人体将清阳之气升上来用。而慢性鼻炎的人,就是得不到这部分能量,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 慢性鼻炎的原因:清阳不升。 我们可以将人体比做一条公路,人体的能量就是行驶的汽车。头面部位于人体最上面,也就是公路的顶端。这里一直见不到有汽车开过来,为什么?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单纯意义上的清阳不升。这就像路上的车暂时迷了路,失去了方向,这时只需要适度调理沟通就可以恢复正常。 第二,身体正气就不足,整体处于虚弱状态。也就是说这条公路年久失修,公路的所有路段一共也都没几辆车;具体来说可能是肺虚、脾虚甚至肾阳虚。从中医五行角度讲脾土生肺金,脾好肺就好,脾弱肺就虚,肺气虚有鼻炎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肝气郁滞,造成清阳生发不足。也就是路中间堵车了,路的终点自然就没几辆车过来。中医讲脾随肝升,而肝气往往又受情绪影响较大,一旦肝气郁结整个能量上升的通道就被堵塞,肝脾之气不能升达,肺气自然也不足。 第四,浊气下降的循环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清阳的上升。如果这条公路是一条环形跑道,清气上升只是上半圈,汽车在下半圈出问题也无法到达终点。常见的问题是胆胃之气不降,或者肠道不通。 鼻炎的治疗 文中所列药物仅供学习参考。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治疗经历。我当时在网上漫无边际的寻找关于鼻炎的各种信息,一篇文档映入眼帘,叫做“中医治疗鼻炎”,后来知道这是广西董洪涛博士写的。这篇文章现在网络也可以找到,如果找不到可以联系我。不过本文是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编写依据,对于一般患者比较晦涩难懂。 幸运的是,我从里面选中了一个方子叫做甘草干姜汤。当我鼻炎再犯鼻涕流不尽的时候,我用家里的生姜和药柜里面的甘草片混合熬制成药,转天就愈!再犯照方抓药,再灵!后来我也试过其它方法治疗自己和别人不同状态的鼻炎,效果也都不错。 本文下面的治疗方法介绍,仅供各位参考学习之用。我强烈建议大家找个好中医摸摸脉面诊一下,能有针对性的服药。 首先,谈谈爆发性鼻炎即外感风寒的治疗。 自我治疗就是有这个好处,自己是否受风寒,自己通常都知道。如果确认外感风寒导致鼻炎爆发,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那就是要当做风寒感冒处理。这里必须提醒各位风寒初起千万不要上消炎药,而需要用温热的方法。因为外感风寒初期寒邪只是在体表,我们要做的就是温热解表。你可以喝很多热水,也可以用热水泡脚,可以用艾灸,也可以用药,总之达到的目的是让自己身体热起来,而且必须要让身体发汗。在我女儿2岁的时候,受风寒后鼻涕喷嚏止不住,当时正值冬天,我给她穿好厚衣服,出去反复跑步,直至热汗直流,赶紧回家擦干汗,换上干衣服,转天就痊愈了。所以方法只是手段,身体热了,汗毛孔打开,寒邪就会随之而去。中医称这种方法为开表祛邪,也称开鬼门:鬼门即汗毛孔。 这里介绍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一泡脚。泡脚水要很热,水要深,你可以在水里加紫苏叶,也可以加花椒,或者葱姜。总之一定要泡到身体发汗,泡好后注意保暖。第二食疗,用葱白豆豉汤也好,用生姜红糖水也行,我当初用甘草干姜汤也有发汗解表的功能,可以用。这些汤水的用量都可以百度,我个人建议是把他们搞得烫一点,辣一点,这样更易于发汗。 注意,这样温热发汗的方法,必须用于外感风寒初期,寒邪在表,没有入里化热的状态。借用那句广告词:当你打第一个喷嚏时,鼻涕清如水止不住为最佳辩证点。一般这种状态出现一两天之内用药为佳。如果你的清鼻涕已经变黄,鼻塞也越发严重,这是寒邪入里化热的标志,那么一定不要再采用上述方法了,切记。 如果寒邪入里化热,严重鼻塞和黄鼻涕,甚至鼻窦酸痛。可以用中成药双黄连+复方鲜竹沥,一个清热解毒一个祛痰降气。另有一鼻炎成药叫做:鼻渊丸(片),也适用,不知现在是否能买到。 清热祛痰成功后,后面往往又会呈现清鼻涕等寒象,此时身体虚弱,为了不留问题,需要好好休息,清淡饮食,待正气来复。此时想用食疗或药的可以参考我后面要写的慢性鼻炎的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