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唐女性发式遗存94图

 昵称16627923 2019-07-22

陈独秀为苏曼殊所编日本女子发髻图册题写的书名

中国汉唐女性发式遗存94图

1907年,苏曼殊在日本东京西户部茅舍,终于见到了分别多年的母亲河合仙。河合仙其实并非曼殊的生母;她是曼殊生母河合叶子的姐姐,既是姨母、庶母,又是养母。曼殊是由她带到六岁大,才离开日本,回到广东珠海老家的。曼殊因此以为她就是自己的生母。曼殊回广东后,被受歧视,思母情殷。这次会见,渴望母爱的曼殊,心情的愉快,无可言表。

走出苦闷、对生活产生了兴趣的曼殊,这时曾留蓄颊须。后来觉得不好看,干脆剃去。这样反复留剃多次。他对日本妇女的发髻也感到很有兴味。据孙伯纯说:在东京浅草,有一座观音堂;前来拜神的妇女特多。曼殊在与孙伯纯兄弟漫无目的地散步时,仗着绘画的天才,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常常以妇女的发型为模特儿,用带在身上的信纸,一面走,一面画。

曼殊惊异于在祖国早已绝迹的汉代的堕马髻,这种偏垂一边的古老发髻等,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竟仍然保存于日本妇女的发式中。为了研究日本妇女发型的演变及其来龙去脉,他还多次去东京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加上后来不断积累,居然得到相当厚的一册发髻图谱资料,于1909年上半年编辑成为一本可以出版的书稿,并由陈独秀题写了书名:《蓬瀛鬘史》。(蓬瀛:蓬莱和瀛洲,神话传说中东海中的仙山,代指日本。鬘:美丽的头发。书名是说,这是一本纪录日本美丽发式历史之书。)

唐玄宗在成都,曾命画工画过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称“十眉”,是美术史上的名作。俞锷认为:“曼殊绘秦汉以来妆百十髻,……考据既博,笔复精妙,成都十眉,非其比也。”

文公直也说:“闻此图(即《蓬瀛鬘史》)系曼殊自日本图书馆中描出,皆汉、唐古女髻式,极为名贵,绘画尤精。”

柳亚子未刊书稿《曼殊余集》中的《曼殊绘女子发髻百图另一部分》,开头即引《魏志·倭人传》:“男子皆露紒,以木緜拈头。其衣横幅……。”

1909年,《蓬瀛鬘史》曾由曼殊友人俞剑华从日本东京邮寄柳亚子,嘱转售商务印书馆出版。亚子与商务不熟,于是仍寄还曼殊。正本现已不知下落。所幸亲见曼殊写生的孙伯纯处藏有副本,系曼殊于1912年赠渠者。副本绘于日本人所用卷纸上,计两卷长。第一卷系墨笔所绘,约髻样百许,陈仲甫题“蓬瀛鬘史”四字于首。已由柳亚子摄影(六幅)保存。第二卷则为紫铅笔所绘,且有日文说明,亦用紫铅笔书写,柳曾交照相馆摄影,因糢糊难辨,未能终卷。

柳亚子摄影的曼殊所得日本女子发式,共94图,以《女子发髻百图》的书名,保存在他所编辑的《曼殊余集》书稿中,书稿今存国家图书馆。在为纪念苏曼殊逝世一百周年而出版的《曼殊妙跡百帧》里,六幅摄影原跡盖存,为此书的第77-82图。

曼殊的绘画作品,极富特色,是近代我国一笔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继承与发扬。在女性美容美发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温曼殊当年写生、收集到的汉唐古代发式遗存,应该是有价值的。

(2019.7.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