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不达意 形容词句不能确切...

 昵称32901809 2019-07-23
形容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尝有人问:为什么现代人很难写出像古代人那么好的诗词?我能想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表达意思用的字数。在早期由于文字需要刻在青铜器或者竹简上,往往表意用的文字非常简短,一个字两个字或三四个字,不能表达很丰富的意思,东汉以后出现纸张,魏晋开始文学逐渐发达,至唐宋达到巅峰。所以魏晋多四言五言七言古体长诗,唐有五绝七律四六骈,宋有长短句,而元以后开始形成白话文,又加上受蒙古语法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表意倒装的语法,表达开始没落,用字多而且语义错乱,形势意境难以表达清楚。
另外是字词表意的丰富性。例如古代一个字,通常只能形成一个故事,表述一个丰富的内心活动,而现在都需要很多个字才能表述完一个故事。使用字数增多并没有增加描述故事的准确性反而容易引起歧义。这不仅体现在文学,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受此类困扰,比如你说的某句话,或者产生歧义或者没有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容易让别人产生误会或者反感。
再就是韵律节奏。古代的诗词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而现在白话则往往滔滔不绝昏昏欲睡,除了歌曲,鲜有节奏和韵律。
举个例子。同样的写河海,诗经中: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诗: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虽然意境都很宏伟广阔,但是韵律节奏却不相同。学会正确清楚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想,要做到这些,一方面要丰富自己的词汇,另一方面还是要多学习典籍、名人名言以及被人广泛接受的成语、习语。那些能够被人准确理解的表达,才能让我们的交流更通畅,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表达才能让人耳目清新,印象深刻。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