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张爱玲 杭州小丽案,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继承难题的范本,但是他们的焦灼显然不是仅此而已。在“倒金字塔式”的421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如今他们自称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 一、为人子女的“独”白 但根据富达国际&蚂蚁财富《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的结果,80一代只有极少比例的人认为晚年在养老方面能依靠子女。 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如今子女外出求学、异地求职、异地成家等已经成为常态,父母常常缺乏照料与关怀。独生子女分身乏术,很难兼顾工作与父母。独生子女大多都有同样的困惑:“不赚钱养不起你,赚钱没人管你”。 而独生子女的养老与传承,到底面临哪些困境? 二、独生子女养老传承的“困”境 ▍1、对父母的养老需求无力 相对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在多遇到无能力负担赡养义务以及无能力平衡赡养义务两种困境。独生子女的标签是娇生惯养,但成家立业后却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责任”。如果遇到“双独家庭”, 4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就更是一座大山。 要是再有人生病就更不敢想象。清华大学《国人养老准备报告》中指出,75岁以后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将占据到退休后开支的30%-50%。年初爆红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触动很多人的神经,主人公原本在北京有房有车,但岳父的一场病,几乎掏空了整个家庭。 不谈医疗,与养老相关的其他开支也是“昂贵”的。据报道,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而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0000人,是可供应床位数量的10倍,北上广深的养老院平均需要排队10~15年。也有很多商业养老社区可供选择,但是对经济能力要求很高。 ▍2、与父母的情感陪伴无力 66岁的赵奶奶独居,独生子在国外。摔跤导致胳膊骨折,儿子虽然担心但无法回国,只能请保姆照顾生活起居。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个概念:空巢老人。 据学者预测,到下个世纪30、40年代,城市的独生子女父母不与已婚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将达到60%-70%。杨鸣鹤在《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研究》中指出,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精神慰藉的需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子女关怀、朋友交流、和谐的邻里关系、社会的尊重认同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等。其中,子女的关怀占比最高。 然而反观现在很多子女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父母一辈所期望的精神陪伴于他们总是无力实现的。 我曾经有一位当事人,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与一位同性恋异性假结婚,双方约定有互相问候对方父母的义务,最后却因协议履行问题导致名誉权纠纷以及财产纠纷。一个问题没解决,其他问题反而接踵而至,让人无力应对。 ▍3、独生子女的继承难题 (1)独生子女无与财产相处能力导致传承失败 继承遗产是一种资格,但与财富相处却是一种能力。大家常说“富不过三代”,原因之一是子女不具备良好的财产管理能力。“财产的传承”不仅包括有形财产的继承,父母还应有意识地给子女传递“无形的财产”,也就是要尽早培养子女的管理财富的能力。 (2)无法办理继承权公证,独子继承无人可告 继承诉讼非特殊程序仅有申请人即可,而是必须有被告。但如果独生子女是唯一的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又无法进行继承权公证时只能依靠诉讼途径。但打官司要有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因为没有合适的被告,独生子女也很难提起遗产继承诉讼,无奈只能选择虚假诉讼,或因为无人可告而永远无法确认其继承权。 三、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传承的解决路径 ▍1、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保证独生子女假期 纯粹的家庭养老已经不适合独生子女家庭,通过培育社区养老、优化机构养老,可以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互补的模式。另外,有能力者可选择高端养老社区。 作为地方政府出台的规定,“独生子女护理假”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在大多民营企业内部则尚未落实。可以配套采取相关措施如培训、补贴等,确保“独生子女护理假”落地。 ▍2、财富传承提前规划,培养子女财富管理能力 老了的一代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将财富安全有序地传递给下一代,富过三代在中国常常是奢侈。提前进行财富传承的规划,尽早培养子女的管理财富的能力。碧桂园交接班就是一个例子,杨惠妍自十几岁时就会旁听董事会,如今已经顺利接手企业。 ▍3、修改民事诉讼法,增设继承特别程序 为解决无人可告的问题,建议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特别程序案件类型,将确认唯一继承人的案件作为特别程序审理,这样就可以确认唯一一位继承人的继承资格,避免虚假诉讼和无人可告的困境。 这个时代还没准备好,独生子女就已经长大。如今已经落地二孩政策,此番独生子女说自己还没准备好。孝顺是最贵的奢侈品,仅有孝心不够孝行却难为。这个时代,又能为此做什么准备呢? |
|
来自: 元导 > 《社保 养老 老兵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