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南书屋的板桥联

 小莽苍苍微也大 2019-07-23

郑板桥为街南书屋题过一幅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流传很广,真迹虽已不存,但文字有幸留了下来。三百年前的一幅扬州楹联,如今吟诵咀嚼,仍觉得趣味无限。

 

 

街南书屋的板桥联

 

 

东关街路南,一所占地颇广的历史名园正在复建,要不了多久它将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就是乾嘉年间扬州赫赫有名的街南书屋。

书屋的主人是弟兄俩,名马曰琯(秋玉)、马曰璐(佩兮),他俩虽是盐商,但好学博古,对文化事业特别关注。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仅经常在书屋举办各种学术活动,还无偿资助贫困的文人学士,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术研究。对全祖望、厉鹗这样的学识优秀者,除了免费阅读图书,还管饭、留宿,热情招待,奉若上宾。书屋的藏书之富,在江南首屈一指,他们藏书没有功利目的,公开对外开放,全然是自觉爱书的“护花使者”。街南书屋,馥郁的书香飘满了整条东关街,用丁家桐先生的话来说:“它是当年全国一流的民间图书馆,是招徕南北名流的文化俱乐部,是马氏兄弟私人迎宾招待所。”

书屋清雅,颇具亭林之美,以镇馆之宝小玲珑山石最为抢眼。山石以透漏皱瘦取胜,书屋因此别称小玲珑山馆,原名反被所掩。馆内旧有景致有: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七峰草堂、清响阁、藤花书屋、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梅寮等,卓然成趣。马氏弟兄,人称“二马”,曾分别作街南书屋十二咏,以表达对家园的赞赏。张庚曾为小玲珑山馆绘图,马曰璐亲自撰写《小玲珑山馆图记》,概述山馆建设始末及得名的由来。

山馆不愧是绝佳的读书场所,觅句廊、清响阁、前后两栋巍然的丛书楼,“横陈图史书千架”,优秀古本图书不计其数。幽篁怀抱的“清响阁”,绿荫浓郁,清风徐来,万虑具消,处身其间,唯有埋头读书了。郑板桥是书屋的常客,他曾题写过一幅很有名的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清梁章钜、梁恭辰合编的《楹联续话》中,记录了此事,“以八分书之,极奇伟”,可见,郑板桥书写这幅楹联,极其认真用心。可惜这幅珍贵的墨宝,没有传世,至今甚至连拓本也没有露面。

郑板桥处于扬州八怪的首席,习性狂放,愤世嫉俗,臧否人物不留情面。他盛赞小玲珑山馆,并非因为吃了人家的嘴短,非得说些谀辞,才好交代,实在是二马的道德文章,不能不使他佩服。上联看似夸赞主人读书忘情,已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实不乏自夸的含义。这幅对联的写作时间,应该在郑板桥“我亦终葵称进士”之后,他历来主张读书要有所选择,要少而精,“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板桥家书)与楹联所述“咬”住“有用书”的主题思想,完全吻合。馆主著有《沙河逸老小稿》、《南斋集》等文集,声名远播,我郑某人不输阁下,“诗书画三绝”,也是著作等身的文化精英!

下联以竹为描写对象,比喻主人家的儿孙有出息。这里除了有腴美的成分,还带着一丝不易被觉察的羡慕。竹子历来是郑板桥的所爱,他笔下的瘦竹,傲骨凌风,姿态万千。用竹子比喻马家的子孙,说他们虽是新生代,但已养成挺拔之势,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回顾自身,郑板桥自愧不如,他晚年才得子,能不能长大成人还是个问号,等待他们成才,简直就是奢望。不是说,老郑家还有个女儿吗?瞧你说的,在封建社会,考功名、奔仕途、传衣钵,那是爷儿们的事,女儿家与此无涉。郑板桥感叹频频,谁叫我出身贫寒,身后萧条呢?想亲眼看到儿孙们卓然成人,怕是来不及了。现在偏遇到要称赞好朋友不倦的学习精神,就虚与委蛇的搪塞一下,以竹为题写下联吧。谁能知晓,他老人家写这幅楹联时,内心可酸楚得很呐!

世上诸事,难以逆料。街南书屋的马家,乾隆曾莅临巡视,一时烈烈轰轰,后来也同样难逃命运的磨难。郑板桥的吉言没有一语成谶,“新生竹”没能出类拔萃。马曰琯之子马裕,为乾隆编纂《四库全书》而被迫进呈776种图书之后,“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家道中落接踵而至。街南书屋的房产易主售出,买主是嘉庆朝鹾业新贵两淮总商黄至筠。毋庸置疑,房产改换门庭,新主人下令要彻底扫除旧屋的过时陈设,但面对这幅名人楹联,黄盐商犹豫了,郑板桥可是画坛大名人,题联、书法、钤印都让人爱不释手,怎能遽然毁弃!“始拟撤去,复有爱其文义者,乃力劝留存。”(楹联续话·格言)不过,留存的时间也有限,黄至筠同样难逃“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一代名联,陷入渠沟,最终究竟流落何处,成为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三百年前的一幅板桥楹联,如今吟诵咀嚼,仍觉得趣味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