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粉丝们的建议,在唐诗系列与《说文解字》课程之外,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恢复一部分篆刻相关的内容。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在汉印临摹没有一定的基础之前,为什么不建议初学者学习战国古玺。 (篆刻材料)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课程里把学习篆刻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见【老李刻堂】304期):1、临秦汉印,目的在于“得规矩”;2、临战国古玺,目的在于“得奇正”;3、临明清流派印,目的在于“得雅趣”;4、重回秦汉印,目的在于“得气息”,甚至我们还为此布置了各种印式的作业(当前的作业还停留在汉印阶段)。 (战国古玺实物:长恒) 临汉印几方之后,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称:老师,我想动手临古玺了,觉得很新鲜!这当然并无不可,因为“法无定法”,艺术原理相通,上山的路不止一条,无路走哪一条,最终大致都能到达篆刻艺术的山顶,我们只是建议,走“先汉印后古玺”的道路,更容易达成一些,所以我们的顺序是先汉印,约一年半或两年以后,再动手学古玺。 篆刻艺术区别于实用印章的最大一条就是作品中包含的历史意味,或者说是“篆刻金石气”,又或者我们口语里说的“印味”,所谓的“印味”其实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样式古。这方面学习重点在于学习古代的各种印章样式(七种大印式下的各种印式,详见之前的文章);二是文字古。学习重点在于学习古代的各种入印文字。 除此而外,在字法(或篆法,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刀法之外,章法方面的复杂性又是古玺印学习的另一个难点,特别是在没有汉印基础的情况下,初学者极易陷入章法上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这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我们认为:与汉印学习相比,学古玺的难点至少有三点: 1、先说字法(或篆法)。 有文字学知识的朋友会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实际上是秦系文字,秦系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加以系统整理的文字(这是秦始皇的贡献,当然也是他的罪恶。)秦系文字体系相比战国时期的七种文字体系(包括小篆之前的秦系),要“标准化”的多! (汉印实物:范昌私印) 不管是秦印里的摹印篆,还是汉印里的缪篆,其字法(或篆法)其实都是小篆系统的,是基于秦统一后的秦系文字的。文字发展到现代,它们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没有历史割裂,摹印篆和缪篆在识别,记认,掌握等方面难度都相对较小,而战国文字则割裂掉了很多内容,比如,仅一个“马”字,在六国文字中就样式各一(如图),初学者记六国文字,相对于只记秦系文字,难度小得多。 (马字在六国文字中的样式) 当然,有朋友说了,他喜欢从难处入手,更何况现在《战国文字编》、《战国古文字典》、《楚系简帛文字编》等书籍越来越多,使战国文字记认越来越方便了,战国文字又不多,硬记就好了,这当然亦可行,但初学者很容易因为文字的记认困难出现畏难情绪,初期一点热情就此消尽也说不定。 2、再说印式(虽然统属于古玺印式) 汉印的印式也足够多种多样(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但与战国古玺的样式相比,则样式要相对简单得多,战国时期,因为六国风土人情不同,各地域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意识,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印章形式,如图: (古玺样式举例) 对于初学者,样式多虽然足以开眼界,但却不利于掌握,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不须赘述。 3、再说章法的丰富性 章法适合举例说,我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一方标准的四字白文印,我们来看古玺“司马之玺”: (战国古玺:司马之玺) 如果学秦印,我们可以从秦印的界格将四字区隔开来,四字有明显的界限,如图: (秦印:高陵右尉) 学习汉印,我们可以从四字均分印面入手(当然也有很多汉印四字并不均分印面)四字各不相干,如图: (汉印:校司马印) 但是这是一方古玺,它的字形变化非常大,“司”字的“口”部几乎分离出去,与“马”字头部粘连(字与字之间有联系),在“司”字的左上角形成留红,而“马”字字形瘦长,右中部又有自然留红,“之”字则字形小而短,占地面积明显最小,上部留红也最突出,“玺”字是左右结构,但左右却并没有均等占地,而是左长,右短,右下部留红,左部完全铺满,这样的印面,多处留红互相呼应,整个印面的分朱布白协调而完整,整体气息统一、和谐。 (整个印面中的留红呼应) 但这并不算完,还有一个边框,古玺文字并不像摹印篆和缪篆那样方方块块,它的视觉效果明显是参差错落的,因为不整齐,所以印面布局就显不够饱满,也不安稳,古人为了保证它的印章属性,加上了边框,有了边框,明显安稳了,端正了,像一方印章了。注意看,有了四面边框之后,印面的右上与左下是撑满的,而右下与左上又各自呈现虚空,这又是一方虚实相生,对比清楚,照应明显的印,细细思量,审美元素足够丰富,越看越耐看。 这方玺印很棒,妙趣横生!但如果让一个初学者上手就学这样“内容”丰富的印,显然难了点,太不容易掌握了,古玺印因为字法(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必然分割出印面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印式多变(方、圆、三角、异形等),造成章法上的变化要丰富得多,相对来说,汉印的均分印面、任疏任密明显要易掌握得多,如果汉印临摹样本增多之后,领会了端庄安祥、拙朴浑穆与平静典雅之后,再来学习古玺印的天趣流动,奇谲诡异和率意天真是在丰富创作手段,但如果上手就学古玺,手段太多了,初学者反而容易无所适从。当然,古玺中也有端正规矩的作品,如下图,但这一类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因为这一类印太少了。 (战国古玺:甹閒) 古玺太美了!上手就学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是:本想学习古玺的率意不羁与妙趣天成,却因为规矩没有扎牢,刻出来的作品常常是天马行空、随意放浪、全无法度!如果要拿唐诗来举例,古玺印有点类似李白的诗,很妙,很绝,但却不易学,汉印则更像杜甫,很规矩,很大方,很适合上手学习,你看,学做诗,学杜甫的人要大大多于学李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