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英旭中国画作品

 金丰艺术馆 2019-07-24

论中国画的当代转换与拓展

文|赵英旭

当代中国画呈现多元的发展状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传统型中国画,实验中国画,传统语言与当代符号嫁接的中国画。传统型中国画主要立足于中国绘画传统的学习与继承,注重传统笔墨的一招一式,注重技法传承,甚至重复古人的生活趣味,可以说是当代人用古人的话说古人的事。但由于没有古人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经历,所以作品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或做无病呻吟,脱离当代社会生活加上传统笔墨的高度程式化,导致了这类作品面貌的雷同和精神上的苍白无力。实验性中国画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开始发展起来的新中国画探索,以水墨作为材质,运用多元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方法,推出全新的中国画视角图像,从而获得了当代性。然而,由于多元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在作品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水墨材质已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身份及其精神性,实验性中国画也就成了借用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变种,而从传统中国画谱系中游离出来得以拓展。其他的中国画形态基本上介于这两种形态之间,或吸收中国民间的艺术元素,或嫁接西方艺术符号,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但都没有形成主流的绘画形式。

45x180cm空山新雨.jpg

赵英旭  《空山新雨》

概言之,当前的中国画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对传统继承不够深入。2.精神苍白,面貌雷同严重。3.创作心态浮躁,画家负荷严重,偏离绘画本体。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也正是这些高度程式化的语言体系本身,阻碍了它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是及其必要的。笔者认为,这个改革的核心,就是中国画如何向当代转换的问题。中国画的当代转换存在多种途径,艺术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方法的尝试,我仅就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对当代中国的思考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作抛砖引玉之想。

68x136cm春雨洗净晓色新.JPG

赵英旭  《春雨洗净晓色新》

首先,对中国书画传统进行深挖掘,深入梳理传统绘画技法独特的审美体系,体悟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这是中国画向前发展的根基,也是其向前发展的本体。针对当前许多中国画家对传统的继承只停留在形式和粗浅的笔墨层面,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提出了“入古者深,出古者远”的论断,提出只有深入地研究传统,才能更好地把传统发扬光大,推动中国画向前发展。

经历了千年积淀的传统笔墨语言,除了造型、造景、造境的功能外,还有哪些其他艺术语言无法企及的特性呢?我认为传统中国的三种特性是极有研究价值的:1.传统笔墨技法表现的时间性。通过笔气和墨气的流动变化,观者可以解读画面完成过程的时间顺序,从而体悟到作者的作画状态,这是其他视觉艺术作品难以做到的,也是许多艺术门类梦寐以求的境界。2.传统笔墨的精神性、象征性。中国文人素有轻技重道的观念,绘画也是如此,历代画家都努力将笔墨技巧与道结合,使之达到既技、道合一的境界。这导致了传统笔墨不仅是单纯的技法,更赋予了它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3.优越突出的抒情性。由于笔豪的柔软、弹性,加上宣纸变化莫测的渗化性,更利于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和宣泄,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素有“笔迹即心迹”的审美命题。由此可见,上述三种特性在中国画向当代转换过程中有深入研究与挖掘的价值,可发展为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特性。

68x136cm林木高疏.JPG

赵英旭  《林木高疏》

由于书写性用笔和笔根淡墨笔尖浓墨等蘸墨技巧的运用,笔道衔接顺序和墨色浓淡变化次序,揭示出了画面完成的先后顺序,这种顺序不仅作者本人知道,有一定笔墨修养的欣赏者也能解读,这就是笔墨表现的时间性,是传统笔墨技巧的特殊贡献。将能表现时间性的笔墨技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整理与研究,吸收并强化到当代中国画中,则可以使之从空间艺术向时间艺术延伸,从而更丰富了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内涵,使其完成从美术境界向音乐境界的提升,达到艺术跨领域审美元素的融合。由空间性向时间性延展,以空间性的造型节奏和实践性的音乐节奏融合,则大大提升了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力和精神品格,也使其具有强烈的当代感。这种表现特性是中国画向当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68x136cm幽涧泉鸣.JPG

赵英旭  《幽涧泉鸣》

受“技道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历代中国画家从未间断过“技进乎道”的努力,追求着绘画技法由形而下向形而上层次的提升,“法道”“以画媚道”,赋予传统笔墨技法丰富的哲学性 、精神性、象征性。当代艺术有追求纯形式和纯精神的创作理念,而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技道合一”则把形式与精神统一起来,赋予了笔墨精神意味,这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因此,继承与发展富含精神性的传统笔墨技巧,不仅是中国画在当代本体延续的途径,也是中国画切入当代艺术精神,向当代转换的途径。

95x180cm况秋.jpg

赵英旭  《况秋》

传统笔墨优越的抒情性,来源于其作品技法独特的书写性,中国画技巧与书法技巧同出一源,素有“书画同源”之称。所以中国画素有“笔迹即心迹”的审美命题。作画时,画家可以痛快淋漓的宣泄自己的情感,直指心灵,这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有共通之处, 带有明显的当代性。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笔墨技巧在适合宣泄的同时,总结了一套适合人的生命规律, 与人的生命节奏同构的笔墨审美规范,这种规范性笔墨技巧,更利于人的和谐与健康,这也使中国画获得了“绿色绘画”的美称,这正是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所在。另一方面,由于生宣纸上神奇的渗化效果,利于画家通过泼墨、破墨、积墨、泼彩、墨彩相融等绘画技巧,表现心中所构建的妙不可言的境界。据此,画家和观赏者既可以随着画面逐渐呈现的意境,渐入佳境地走进画面,陶醉其中,并将心灵安住其中,又可以通过水墨渗化的偶然性和流动性,打开传统的具象与意向审美语言和当代的抽象,审美语言之间的通道,使水墨语言融入当代审美精神,从而完成向当代的转换。

总之,深入挖掘传统笔墨的特性与优势,并将其改造、发展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形式语言,是中国画向当代转换的根本方法。

95x180西井坐望.JPG

赵英旭  《西井坐望》

其次,对西方艺术的吸收与借鉴,近现代的艺术家们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任伯年、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李可染等近现代大家的成功,也得益于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在那个生活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他们远渡重洋,亲临西方艺术中心,学习和体验西方的艺术精神,领略其精髓。而在当今的中国画家中,对西方当代艺术知之甚少的,甚为普遍,相比之下,我们在交通和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自我封闭,而应以更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

100x200cm家山静和1.JPG

赵英旭  《家山静和》

西方当代艺术在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上的经验,无疑为中国画的当代转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仅就艺术观念看,西方艺术家对于模仿的否定和对个性的张扬,无疑是医治当代中国画面貌雷同的良药;西方艺术家对当下语境和当代精神的敏感,对新领域的探索精神,是艺术立足当代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画向当代转换应持的创作精神与态度;甚至当代艺术家在材料拓展,作品展示方式的考究等方面,也是中国画向当代转换中学习和借鉴的范例。由此可见,对西方艺术精神的借鉴与吸收,是中国画向当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100x200cm西风行.JPG

赵英旭  《西风行》

在创作方法上,西方当代艺术也为中国画的当代转换,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画面构成方法,表现主义的情感宣泄方式,综合材料运用与拼贴,光影运用,色彩构成等一系列画面构成与表现方法,在中国画的当代转换中都可以吸收、融合与运用。这些方法是传统水墨画所缺少的,是构成绘画当代性的重要元素。

再者,完善与拓展传统中国画语言,建设当代中国画语言体系。如前所述,中国画要向前发展,仅仅靠重复既有传统是不够的,而完全抛弃传统进行全面西方化也是没有出路的。因此,我们得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为发展主线,建设一套完整的当代中国画语言体系才是其正确的出路。

125x240月朦胧鸟朦胧1.jpg

赵英旭  《月朦胧鸟朦胧》

建设当代中国画的语言体系,首先要以水墨为本体,深入研究水墨材质本身的性能和表现力,在对传统水墨技法的深入学习和挖掘的基础上,还要在材料开发和新技法探索上有更多的开拓。除前面论述的传统笔墨的时间性、精神性、抒情性等优势在中国画的当代转换中继续发扬光大外,水墨材质的表现力,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材料上,宣纸、墨、颜色的选择、创新是新语言新画法出现的重要基础,有时一种新材料的发明与推广,会导致一种新风格和一个新流派的诞生。千百年来中国画材料再创新、发展上的突破甚微,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材料的创新成为可能,我们应打破原有的僵化思维模式,努力尝试、探索和拓展中国画的各种媒材,从而拓展其表现力。

136x68雨洗空林.JPG

赵英旭  《雨洗空林》

在熟悉中国画材料的基本性能和表现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新画法,在画法上寻找新突破,也是延展中国画表现力,使之向当代转换的重要途径。艺术发展决定艺术创作,艺术作为一门语言,主要功能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画向当代转换的最直接途径,是表现时代精神。新的时代有新的精神面貌,有新的审美趣味,这就要求有新的画法来表现这些精神,因此,“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时代精神呼唤着新的画法与之相适应。

200x200cm故园寄语2.jpg

赵英旭  《故园寄语》

在中国画的当代转换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抽象元素的融入。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抽象性,把抽象元素引入中国画,加强它的画面视觉张力和图像意味的探索,是使其向当代转换的重要方法。如前所述,生宣纸本身材质的渗透性,导致了水墨图像的抽象性和偶然性,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画很容易与当代抽象元素融合。但是,由于传统中国画固有的意象性,审美体系和高度程式化的笔墨语言体系,在中国画家群体中已深入人心,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从创作精神和艺术观念层面进行转变,才能主动学习和融合当代抽象元素。此外,中国画家必须明白,抽象性并不是凭空臆造,也不是乱涂鸦,而是有一整套的创作理念和训练方法的。

此外,精神性、象征性画面结构与氛围的探索与表现,也是建设当代中国画语言体系的重要方面。

总之,建设中国画的当代语言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众多艺术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半潭秋水一房山 136×68cm.JPG

赵英旭  《半潭秋水一房山》

春风消夏200x200.jpg

赵英旭  《春风消夏》

大野冷云天 120×200.JPG

赵英旭  《大野冷云天》

故园吉祥之明月 140×170cm.JPG

赵英旭  《故园吉祥之明月》

家山况味风和日好180X240.jpg

赵英旭  《家山况味风和日》

清溪山居97x180.JPG

赵英旭  《清溪山居》

云山览秀 70×240cm.JPG

赵英旭  《云山览秀》

[转载]国展精英创作班秋季写生作品展——赵英旭

[转载]国展精英创作班秋季写生作品展——赵英旭

ftnviewcpsfile_fid=2%2F3dc534df-5efe-46ba-83bd-420615f13ccc&u=491646706&packname=.01+%D5%D4.rar&path=2017.01+%D5%D4%2FIMG_7571.jpg

赵英旭  号一吉,1971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书画院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秘书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画创作培训中心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