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流深shi 2019-07-26

龙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今天的华夏儿女都自称龙的传人,但对龙又有多少了解呢?龙给人的一贯印象可以用“九似”来形容,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种龙是中国众多“龙族”中的一种,被称为角龙。想要了解更多的龙,不妨从清代的龙纹瓷器中进行探索。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康熙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馆藏

之所以推荐清代龙纹瓷器,是因为清代是陶瓷龙纹装饰最为鼎盛的时期。通过对这一时期龙纹瓷器的了解,将对人们了解龙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也是反映一个王朝兴衰的体现。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宣统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高足盘 故宫博物院馆藏

1、康熙龙纹瓷器——龙爪舒张、动感较强

康熙龙纹瓷器龙纹主要以云龙纹为主,即构图上有龙和云的组合,以龙为主,云为辅。康熙瓷器龙纹的龙身呈“弓”形,以“康熙青花龙纹瓶”为例,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角龙(头上有角),整条龙在张牙舞爪,给人极强的动感。龙身卷曲似弓形,威武凶猛,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之感。就像当时的清王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2、雍正龙纹瓷器——体态肥硕、五爪精美

雍正时期的瓷器龙纹不似康熙朝充满野性,雍正是一个很认真的皇帝,这一时期的瓷器龙纹给人一种中规中矩之感。雍正龙纹最大的开创是第一次出现了“五爪夔龙”,前代龙纹的龙爪多为三爪或四爪,五爪的出现既展示了清代龙纹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是皇家权威的体现。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雍正 白釉青花夔龙纹大盘

雍正时期的夔龙纹虽然由三爪变成了五爪,但局部的刻画并没有过于随意,五爪造型精美,在画法上有所创新,龙爪较为尖利。雍正的瓷器龙纹除了龙爪的变化,在形体上较为肥硕。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雍正斗彩云龙纹盖罐”,龙的造型粗壮,增添了威严之势。而且其上的龙纹同其它最大的不同是龙的身上有翅膀,这是一条应龙(“应龙”指有翅膀的龙,俗称“翼龙”“飞龙”)。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雍正 斗彩云龙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雍正 斗彩云龙纹盖罐(瓶口) 故宫博物院馆藏

3、乾隆龙纹瓷器——数量较多、种类齐全

清朝到了乾隆年间,龙纹瓷器的数量大增,这是因为龙纹瓷器不再只由官方烧制供宫廷使用,民间也出现龙纹瓷器的流通,导致乾隆时期的龙纹此次不仅数量众多,龙纹的造型也大有不同。除了常见的角龙、应龙、夔龙,还有秃尾龙的大量出现。秃尾龙从康熙年间的瓷器就可以看到,到了乾隆年间数量更为众多(秃尾龙是清朝特有的龙纹瓷器纹饰)。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乾隆 青花九龙天球瓶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4、嘉庆龙纹瓷器——失去威严、沦为玩物

离开了康乾盛世,步入了嘉庆朝。嘉庆以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瓷器也是如此。嘉庆朝的龙纹瓷器在造型上虽然继承了前代的一些优点,但由于受到国力的影响,瓷器上的龙纹也开始变的粗制滥造。而且嘉庆朝以后的龙纹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失去了龙的威严,龙纹瓷器沦为了玩物,代表着皇权形象的没落。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嘉庆 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朝瓷器龙纹的变化,代表的不仅仅是纹饰工艺

清嘉庆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龙纹是传统瓷器非常重要的瓷器纹饰种类,抛开其神圣的意义,龙纹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清代的龙纹瓷器由最开始的张牙舞爪(工艺精细)变成了世俗化的玩物(造型粗劣),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朝代的沧海桑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