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承认学习主要靠天赋,而强调努力和方法?

 山水书房 2019-07-27

谢邀。

1.一个故事

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乞丐在街边乞讨,小明的妈妈带小明经过时,对小明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帮助这样穷苦的人。”

而此时小红的妈妈也带小红经过,小红她妈妈对小红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和他一样。”

事实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不同的人却得出了不同的解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解读时,往往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人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小明的妈妈的价值观是,一个人之所以贫穷,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运气不好、身体残疾,再或者是家庭遭到重大变故等。

而小红的妈妈的价值观中,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子。在她看来,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优胜劣汰,这个人之所以比较贫穷,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别人,而在于他自身。借用曾经某个红极一时的自媒体大v的话来说,就是:“穷是及其可耻的。”

2.学习成绩确实和天赋有关系,这是事实,但你是选择努力还是相信天赋,关键在于你如何解读这个事实。

学习肯定是和天赋有关系的。

2015年是北大的某个知名教授曾经发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重要观点就是“上清华靠智商”,他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智商平均在125以上。

暂且不论这些数据准确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人如果脑子比较聪明,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比较高,学习速度就会比较快。和普通人相比,他学的内容就会更多。

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全社会的批评。

这种观点引起了全社会的批评,并不是因为这些观点不科学,并不是因为大家不愿意承认学习成绩和智商有关系。

而是因为这种观点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并且也伤害了很多人朴素的价值观。

鲁迅的一篇杂文,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某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都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客人自然少不了要说一些祝福的话。

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要发财”。

另外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做大官”。

最后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

最后一个人,被这家人暴打了一顿。

明显第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还遭到了这家人鄙视?就是因为第三个人说的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学习成绩是靠天赋,靠智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属于聪明人的范畴,那可能你的想法就是既然学习靠智商,我努力不努力关系都不是很大。

而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天赋不高,那么,此时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想,我努力也没有任何用处啊。

3.“伤仲永”故事的一个教育心理学解释。

如果一个人总讲,学习靠天赋,这个人要么是比较坏,要么是比较傻。

比较坏是因为,他在给别人灌输一种观念——你努力也没有任何用处。比较傻,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努力没有任何用处。

另外,现在脑科学对于什么是“聪明”,如何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聪明?以及智力水平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等等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定论的。

如果一项科学研究都还没有定论,别人就信誓旦旦的告诉你结果,你应该选择随便听一听呢?还是选择相信?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两个著名的实验,第一个是跳蚤实验。

如果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盖上透明的盖子。开始的时候,这只跳蚤,还不断的尝试跳出瓶子,但在一次次跳起,一次次又被弹回的过程中,这只跳蚤跳的高度越来越低。

当实验者把透明玻璃盖子拿走时,这只跳蚤也不愿意进行尝试了。

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一个老师或者家长,经常会给这个学生贴标签,说这个学生比较笨,说他不是学习的料,那么有较大的可能,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

因为当他学习遇见困难时,他的头脑之中,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别人的看法,他可能觉得我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我比较笨,当这名学生觉得自己比较笨时,他就不会努力,而后他的行为,又验证了别人的说法,就这样,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同时过分的强调天赋,不仅不利于不太聪明的学生成绩提高,而且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也非常不利。

如果一个人的成就主要是依靠天赋,或者是天赋占主导作用,那么就不会有伤仲永之类的故事了。

斯坦福大学的德维克教授,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的去尝试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迎接挑战?

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实验。

比如,让三组学生分别去做题在做完题目之后,实验者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真的比较聪明“。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真的很努力,第三组不做任何表扬和批评。

然后,试验者继续让这些学生去做题,最后的结果发现,第1组被表扬聪明的学生,在接下来会更容易选择比较简单的题目,而被夸奖努力的学生,此后有较大的可能,会选择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题目,继续挑战。

这就是后来被很多心理学家所熟知的,成长性思维模式和固定性思维模式。

如果你相信,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等都是先天决定的,后天努力的结果非常小,那么你有较大的可能在遇见困难和挫折时,就不愿意去挑战。

与此同时,你的基本价值观,很有可能有带有强烈的“宿命论”的成分。

因为如果你比较聪明,你挑战失败了,那就证明你其实并不聪明。如果本身你不太聪明,你挑战失败了,此时你更加相信,你就是一个笨小孩,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同样一个事实,关键是看你怎样解读。

而作为一名成熟的老师、家长,之所以一直强调方法强调努力,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强调智商,对于学生学习没有任何用处,甚至会害了学生。

而强调学习方法和努力,原来不太聪明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也有较大的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最后,用《阿甘正传》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来结尾。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