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里逃生,有缘千里相会:明代江苏苏州“客船杀客夺妻案”始末

 云海游龙的书屋 2019-07-28

施广德,字存仁,浙江温州府生员,出任徐州知府,到任省亲,宦囊颇为厚实。数月之后,回家路过扬州讨娶一妻王氏,姿容美丽,非但女工样样精通,而且琴棋书画,也是无一不晓。夫妇两人每日舟中饮酒欢谑,某晚泊舟歇息于苏州寒山岸畔,广德开包取银,买办酒肉。船夫窥见其随身银两,不由起了贪恶,待至半夜三更,将广德丢到水里,杀死其随从奴婢,只留下王氏一人。船夫问王氏:“你知我为何不杀你?因我有一儿子,年长未娶,如今撑舟去嘉兴,留你做儿媳,到了家就让你们婚配,你不必惊恐。”

王氏正想丈夫奴婢全被置于死地,对方独留自己苟活,不免受到淫辱,正要投水,忽然听到船夫之言,料想不会被辱,便佯装回应:“若是如此,则是妾身之幸。”由是曲意奉侍,以公公称呼对方。船夫也以儿媳相待,数日稔熟,也就不再防范。时值中秋佳节,船夫盛设酒肴,狠饮痛醉,王氏趁其入睡深沉,轻身上岸,徒步一二里路,四面芦苇,不慎迷途。由于鞋弓袜小,不堪跋涉之苦,又恐船夫醒来追寻,王氏只得藏躲在芦苇之中。

死里逃生,有缘千里相会:明代江苏苏州“客船杀客夺妻案”始末

苦苦挨到东方渐白,王氏又走一二里,望见林中有处屋宇,急忙上前敲门。门尚未开,只闻钟鼓之声阵阵,原来是一座尼姑庵院。一会儿大门开启,王氏入内拜见院主,院主问道:“娘子乃哪家宅眷,如何清早到此,莫非背夫而逃?”王氏假言道:“妾身乃是扬州人,阿舅游宦淮南,举家抵任。我丈夫不幸身故,后嫁给盐商杨宰为次妻,正室悍妒,笞辱难留,近日同船回家,路过此地。因中秋赏月夫君命我取杯,不想失手掉了一玉杯到江里,正室必欲置我于死地,如今趁其酣睡,才逃身到此。”

院主思忖再三:“既是背夫逃走,我乃修行之人,倘或你丈夫寻到此地,反累及老身,安敢久留?”王氏闻言,只有涕泣而已。院主叹道:“本待不留你,又见你是一孤身女子,举目无亲,也没有空门修行的本心。你细细思量,老身有一言相劝,未知你意何如?”王氏泣道:“若师傅愿意指示迷途,我死也无憾。”院主陈说道:“此庵僻在荒野,人迹罕至。老身修身已数十余年,所有同心之人皆在五十以上。几个侍者又无不醇厚谨慎。娘子虽年芳貌美,奈命蹇时乘,遭遇坎坷,不如削发为尼,在此出家,看经念佛,随缘度日,岂不胜于被人宠妾,受今世之苦恼,不结来生之冤仇?”

死里逃生,有缘千里相会:明代江苏苏州“客船杀客夺妻案”始末

王氏拜谢:“妾意正欲如此。”就此削发披裟,学诵经文,每日在观音菩萨圣前礼拜百余次,密诉心意,虽隆冬盛暑不辍。常用居内室,不出庵院,外人罕见其面貌。一年多,忽有一人来到庵院随喜(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持一幅纸画菊花来施,边上题有二句诗:“众芳摇落时,独秀君知不。”院主挂在禅房。王氏偶然见到,认识字迹是其丈夫亲笔,因而问道:“未知此画从何而来?”院主笑道:“这是本地姓李名秀的施主所赠,其父子以撑船为业,数年来家道殷实,外人皆说他们劫掠江湖商客,不知是否属实。”

王氏又问:“他们经常往来庵中吗?”院主摇头道:“少到。”王氏当即紧记于心。再说广德当夜被船夫丢到水里,家财妻妾不能相顾,幸好浮水逃出,登岸急投民宿。虽全身沾湿,无钱在身,然全赖主家谭相良善仗义,悯其苦楚,易以衣裳,待以酒食,赠以盘缠,并悉心嘱咐:“既遭寇劫,理应告官。你可到吴江县上告,差人缉捕。”广德因此问到于吴江县境,具其说明遭劫情况。

吴江程知县收了状子,随即派人缉捕,然广德等侯数月,杳无音信,衣食无资,只得又抵还谭相家,恳求盘费。谭相问道:“你这数月何以为生?”广德尴尬道:“仅仅卖字而已。”谭相听他此话,深为怜悯:“你既如此,付之无奈。留在我西塾,训诸孙写字,可否愿意?”广德点头赞同,随谭相进入内馆饮茶,忽见壁间挂一菊花小画,潸然泪下。谭相奇怪问起,广德应道:“此画乃我在船中所失之物,标题乃我手笔,不知为何在此?”谭相沉吟道:“若认得此画,那强盗必然不远。我姑且密查一番。”翌日,问过家人,家人报说买自庵院。谭相亲自拜访尼姑院,追问菊花画得自何人,院主实言:“得自本地李秀所赠。”

死里逃生,有缘千里相会:明代江苏苏州“客船杀客夺妻案”始末

适逢王氏也在当场,不明所以:“请问施主问他做什么?”谭相笑而不宣:“有缘故。”不以实言相告。王氏却忽然大恸,谭相奇道:“你为何如此悲泣?”王氏直言不讳:“此菊花小画之前赠给本院,妾见到已认出是船中所失之物,上有我夫君施广德所题诗句。如今我夫君已被贼人沉溺水中,不想今日得见此画,物是人非,不觉睹物伤情,因此大恸。”谭相闻她如此言说,心知其是广德之妇,温言安抚道:“你且放宽心在此修行,我暂代你访贼以了前缘。”王氏谢拜道:“若捉得贼人,洗刷前耻,下报夫君,则先生当是妾身再生父母。妾结草衔环,不敢相忘。”谭相回到家,也不与广德说,只暗派一婢女重至庵院,悄然叫王氏蓄发,日后捉得贼人,好向官府对证。

又过数月,正逢监察御史丁大人巡按莅临,谭相指出贼人姓名,让广德前去告状。丁御史阅过状文,知会吴江县衙派人拘拿船夫李秀父子解送听勘。丁御史开堂亲审,先问李秀:“你为何装载施广德妻妾财物,到了半夜,将广德丢入水中杀死,抢去妻妾、奴婢并财物银钱,如何狠心毒辣至此!”李秀口称冤枉:“小人撑船是实,并无打劫情由,恳请大人明察。”丁御史正色道:“尚有证物在此,焉敢狡辩!”将菊花小画传阅,“这难道不是所劫之物?”李秀看见,登时惊得手足无措,默默无言。丁御史大怒,将李秀先重责四十大板,再用夹棍挟起,究其抢夺的赃物,问其劫去的妻妾奴婢。

死里逃生,有缘千里相会:明代江苏苏州“客船杀客夺妻案”始末

李秀终于供认:“财帛银两只有一半藏于家中,其妻貌美,小的诚心欲将其配给自己小儿,因而未加防备,不想当年八月中秋夜逃去,莫知所踪。至于婢仆人等,俱被我所杀。”丁御史审问明白,按律处置极刑,追出原赃还给广德。他认为李秀操心不轨,肆行狠毒。以船搭载施广德回家,行至苏州地方,因目睹船客财帛之丰,心行劫夺之妄举,又将广德沉溺水中,杀其奴仆,用心何毒!后欲留王氏配为儿媳,自以为得遂所愿。殊不知广德浮水而出,没有葬江鱼之腹,而是上告缉捕,几及一年有余,偶于观音堂中得一菊花小画,乃亲笔标题,因此得以捉拿贼人,这也是天理人心所不掩盖的缘故。李秀议拟大辟,以戒后人。

广德既获得追赃,归谢谭相回家,谭相有意道:“待与你作媒一桩,先娶再回也不晚啊。”广德婉言谢绝:“糟糠之妻同贫苦之日长久,如今不幸流落它方,存亡未知,感念您的恩德,我不敢有忘。再娶之事,非我所愿。”谭相凄然道:“你高谊如此,天必相佑,我安敢苦逼!但容我摆酒奉饯,然后起程。”翌日,派人赶到庵院,请王氏到家。饮酒中间,谭相对广德笑道:“老夫今日为你定下了今生之缘。”广德还没明白话中之意,谭相让王氏出来相见,正是广德失踪的故妻。夫妇两人相抱大恸,不料相会于此,无不拜谢谭相,认其为再生父母。谭相复留广德夫妇数月,雇船送归,两家屡屡往来问安。

------------

此案译自《律条公案》中【断舟人劫财杀命】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