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青花瓷中翘楚——元青花鉴别的关键特征

 千冰室 2019-07-28

论中国青花瓷翘楚者,元青花当仁不让

时至今日,青花瓷已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它生于唐,而盛于元。到了元王朝,青花瓷一改以往唐丽宋清的含蓄风格,以鲜明突出的造型纹饰,更显明朗豪迈之快感。

如何鉴别元青花之先看器型

细数历朝瓷器,元青花瓷以其粗犷厚重的造型别具一格。

虽然在制作工艺上有诸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胎体厚实的巨大形体,但除此之外也有精细之作,像一些高足碗、高足杯、等较小器物大多是胎体轻薄的。

除了要注意瓶罐类器型中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等是否具有元代特征,还要看器型的胎体重量。一般来说,元代瓶罐一类的器形多是胎体厚重、胎质坚硬的制作风格。

再看釉色

元代不同时期的青花瓷釉面也各有不同。

影青釉使用于元代早中期的青花瓷上,青花用的是国产料。釉面虽然莹润透明却不甚平滑,以手触摸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此外,元代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并非死气沉沉。细看胎釉之下有青蓝色若隐若现。除了胎足常是水绿色之外,器身釉色往往呈现出淡雅黄色,也有的会显出偏浑浊的乳白色。

白釉则是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青花用的是进口料。这种釉色白中泛青,虽然光洁莹润,但在积釉处常有鸭蛋青色,胎足也呈现出淡淡的水绿色。白釉的透明度恰到好处,加上闪动的光泽感,与青花的颜色完美相衬。

卵白釉是在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青花是国产青料。这种釉色多用于小器型,如高足杯、碗、钵、小罐。元青花瓷除玉壶春器型外,底部一般不上釉,是裸露状态。也有些底部有着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

卵白釉虽然釉层乳浊,但胜在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泽柔和不刺眼。如果见一件元瓷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就要好好辨别一番了。

后看青花

元青花瓷可以两种色调,一种是浅淡的灰蓝色,一种是艳丽的深蓝色。一般鉴定会把呈色灰蓝者分为国产料,呈蓝艳者分为进口料。其中,进口青料通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的元青花上,国产青料仅用于中、小型两种器型上。

进口钴料,又称苏麻离青,元代的进口钴料和唐、宋、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最大的特色就是青花纹饰呈色艳丽浓郁,并且带有偏紫或黑褐色的斑点。

说起国产的青料,虽然呈色蓝灰或蓝黑,青料的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且不比进口料鲜艳,但是有浓淡转变的色阶过渡。如果国产青料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会有微微泛红的现象,釉面下凹极像是青花“咬”了胎釉一口。

无论是国产料还是进口料,青花纹饰呈色的深浅不一是受到了窑温的影响。但是元青花在放大镜之下,充满着鲜活气息,给人一种清澈中涌动深沉的感觉。

再看纹饰

元代的青花瓷造型纹饰各有风采,那如何可以分辨出哪个是官窑器,哪个是民窑器呢?

这就要从纹饰入手了。

元代自延祐元年始,明确规定了“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纹饰臣子庶民皆不得使用。最好的最尊贵的当然是为天子所用,而剩下的三爪、四爪龙纹以及制作较粗的器物上基本是官宦平民所用的民窑器。但不妨也有禁用纹饰的民窑青花瓷器,其实是民窑受命生产的官窑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