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今天读到的古诗常常有好几个版本,甚至有些古诗的版本大相径庭。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曹植七步诗,我小时候学到的版本是:
后来知道原版应该是六句的诗,《太平广记》里是这样写的:
不过《世说新语》还不一样:
古诗词有多种版本的多了,但是版本之间差距很大的却不太多。今天说的王湾代表作,就是一个例子。 一、王湾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约693年-约751年)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进士,史书上关于王湾的记载不多,这个人一生也没有什么亮点。在《全唐诗》中,王湾的诗被录入10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其中的颈联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赞赏:
张说把这一联亲自题写,并且挂到了政事堂上,让读书人视为楷模。《唐才子传》是元朝人的作品,早在唐朝,《河岳英灵集》的作者殷瑶就说这两句是“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海日生残夜”,只是景色壮观而已,“生”字虽好却并不出奇。但是“江春入旧年”写出不易, 在旧年腊月中江南就有了春意。“入”字让老街想到接力赛跑的情形,接棒时两人要一起跑出20米。旧年未尽,春天就急不可耐的来了。 作为填空题在江春和旧年之间加一字,您会用哪个呢?接、送、染?老街可能会选“送”。 不过在《唐才子传》中,这两句诗的题目被称为《江南意》,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王湾同一首诗,两个版本大有不同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国子进士芮挺章编选了一部当代诗选《国秀集》。此书一共选录了220篇诗,王湾这首《次北固山下作》也在其中:
时间过了十年,丹阳进士殷璠也编了一部诗选,名为《河岳英灵集》。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714-753)期间的诗作,其中有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24人234首诗(今本实存228首),王湾的这首也被选了,不过题目变成了《江南意》:
前后十年,算是同时代的选集了。为什么两首诗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除了中间二联,首尾二联完全不同,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即使是第二联,也有两岸阔和两岸失之别。 沈德潜喜欢“失”,他在《唐诗别裁》中还特别讲了自己的理解:
沈德潜认为两岸阔没有味道,“失”比较好。两岸失是看不见两岸的意思,似乎有点发洪水的感觉。 总之都是表示江水涨潮,眼界开阔,推敲起来各有千秋。您觉得哪个好呢? 三、首尾二联,两个版本哪个好?1、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VS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我喜欢直接的意象呈现,所以会选《次北固山》的版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起句就是一幅画面。诗人泛舟于青山脚下的长江绿水之中。后面第二联的承接很自然,是诗人在舟上所见:潮平两岸阔,小舟在风中扬帆而行。 《江南意》版本是: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这两句没有画面感,虚字太多,令读者的想象无所寄托。不过这首诗的题目是《江南意》,诗人照顾诗题,也可以理解。 2、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VS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老街以为《江南意》的尾联还是缺少意象,有点像宋诗的“以理入诗”,这是观景生理:我看到的风景中,只有这里最有特点。 《次北固山》则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用乡书、归雁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选了《次北固山下》文本,在评语中说:
老街个人也有这种感觉,《次北固山下》更像一个整体,《江南意》便有些脱节。 结束语也有另一种说法,即王湾可能比较喜欢中间二联,所以用这两联又写了一首诗。我们知道宋朝的晏殊就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分别写入了一词一诗。词就不录入了,诗云:
王湾也是这样吗? 结束时,老街按照惯例作五律一首,用韵:前、悬、年、边 ,《五律·游北固山》:
金山、焦山、北固山为镇江三山,北固山居中。北固山有甘露寺、孙权刘备赛马的溜马涧。苏轼曾有《蝶恋花》词:北固山前三面水,白首送春拚一醉。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