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29

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

  侗族的木楼大多建成倒金字塔形,第二层屋檐比第一层向外多伸出半米,第三层比第二层又多半米。在一些紧凑密集的寨子里行走,层叠伸出的屋檐可以挡日晒遮风雨。

  侗族寨子里必有鼓楼。侗民有“未建寨先建鼓楼”之说。寨中的各种活动如联欢议事、制定村规、迎送宾客、婚丧嫁娶等事都在鼓楼中进行。它是侗寨社区中心,是寨子里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

  鼓楼的层数必为奇数,因为侗族先民认为奇数为阳数,寓意吉祥。而楼体必为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偶数为阴,阴阳平衡,象征子孙兴旺。

  鼓楼既像楼阁又像塔,从外面看,屋檐多达十几层,而楼内却没有一般建筑的梁柱结构,重量平均分散在各层屋檐上。侗族工匠建造鼓楼时不用图纸,也不参考任何“手册”、“标准”等。他们有着秘不外传的施工口诀。

  据说这个口诀仅有26个字,鼓楼的大小繁简,全由这26个字的不同排列顺序而定。现在的建筑学家们已经画出了侗族鼓楼的结构图,但仍不清楚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施工的。

  现在,广西和贵州两省的许多侗族建筑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侗乡的旅游资源。但是,侗族的聚居地同时也是长江和都柳江水系的原生植被区,这里的杉木、马尾松、红花木莲等均为国家保护树种。

  侗族的木楼大量使用杉木,无疑损害了黔桂地区的生态系统。虽然我国已有限制砍伐保护树种的政令,但是在侗族定居的山区,山坡陡峭,降雨充沛,只有木构的干栏式建筑才更适应这里的环境。

  在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共同建议下,贵州已建立了侗乡文化与生态自然保护区。现在,对于受损植被的补种主要以油桐、棕树等经济林为主,既保证木材充足,又不会破坏环境,做到民族文化与保护自然生态兼顾。

  您可能还会喜欢: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壮族三月三歌节
  壮族特有的壮族马骨胡音乐文化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纸马舞文化
  壮族民间艺术奇葩“壮剧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