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世鼎《吴航诗话》(十七)郑方坤与《全闽诗话》

 菖蒲泛舟 2019-07-30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郑方坤与《全闽诗话

 

《四库全书》经部收录郑方坤著作《十三经稗》;集部收录《全闽诗话十二卷《五代诗话》十卷、《蔗尾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卷。

郑方坤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全闽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云:“上下千余年间,一方文献,犁然有徵,旧事遗文,多资考证。固亦谈艺之渊薮也!”此书向人们展示了闽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是一部宝贵的福建古代民俗文献。《全闽诗话》荟萃六朝以迄清初千余年间闽人及其他有关闽地闽诗材料。全书分十二卷。所采诸书计四百三十余种,该书以姓名为篇目,涉及作者七百四十多人。涉及长乐籍作者有陈烈、陈长方、张元幹、、黄、陈公荣、、王恭、马铎、谢杰、郑宪、陈谨、谢肇和其母黄昙生等。

“相逢何必曾相识”以上人物,对长乐人来说耳熟能详。《长乐古今人物》《长乐人杰》《智者长乐》《乡贤》民国版《长乐县志》《长乐市志》诸书,都能找到他们传略,有的重复出现,屡见不鲜。令人称奇的是,外籍《诗话》中人物,如黄滔、徐铎、黄裳、李纲、文天祥、林鸿、周玄、叶向高、黄任等与长乐都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中有的对长乐山水情有独钟;有的为长乐寺庙构筑、水利工程撰文写序。今将笔者了解的一些情况叙述如下,以飨读者。

诗话《黄滔》:黄滔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士。仕唐至监察御史中丞,后依王审知(五代时闽国的建立者)。黄滔与长乐关系密切,曾到江田灵峰寺游览,并写下《题灵峰僧院(在江田龙龛山)》一诗“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诗话《徐铎》:徐铎(1051—1105)字振文,莆田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第一(状元)。他曾到六平山游玩,这里灵山圣水留连忘返,竟然在六平山余脉芝山下、汾阳溪东岸筑室而居。以后他的住宅被改建为“种芝宫”。

诗话《黄裳》:黄裳(1044—1130年)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状元)。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黄裳曾受长乐县令袁正规聘请,撰写《元祐港记》。他多次游览长乐洋屿云门山,对那里山光水色连忘返,倍加赞赏。其中《社日游云门山》一诗刻在云门寺山门前面的岩石上,至今还赫然在目:“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谁知北户缘犹在,却笑南柯梦未阑。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赢得洞天寒。”

诗话《李纲》:李纲(1083—1140)南宋初大臣。字伯纪,邵武人。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太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败盟南下,他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反对迁都,积极备战,不久以“专主战议”被谪。次年高宗即位,拜相。主张用两河父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五日,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李纲于绍兴元年(1131)居长乐,撰《荔支后赋》并序。《藏楼笔记》云:天王寺隔溪潭上,横勒“荔支冈”三字,传为宋丞相李纲书。

诗话《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室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状元)。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东下,过一年国都临安(杭州)被占。

文天祥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陈文龙在福州会面制定抗元策略。

陈文龙(1232—1277),字君贲,号德云。他原名德刚,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壬辰二月二十七日生于莆田县玉湖村。嘉熙四年(1240)九岁时,随父迁到长乐阜山访亲,出继于已迁居长乐阜山的同宗第六代族叔陈士伟为子,为正献公。他来到阜山后,就读于阜山“明教堂”,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得中状元。竞比20岁得中状元的文天祥后12年。为了抗元,两位状元,竟在福州谋面。

诗话《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羽,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县训导。他是“闽中十子”领军人物。“十子”中的周玄、黄玄是他入门弟子。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为诗法盛唐。他经常来长乐龙门村高家作客,他的赠别诗《寄逸人高漫士》其中四句,表达与高棅离别依依难舍之情:“云物正当摇落后,黄河终念别离难,龙门别墅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他的入室弟子周玄“初游长乐,令苍头肩书数千卷,止高迁礼()家。别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中矣!’”

林鸿曾游览长乐县西郊“寒岩”天王寺,对周遭桃花洞情有独钟,写下《桃花洞》一诗:

寒岩精舍石林东,冉冉乘梦洞穴空。

宴坐袈裟深杳霭,仙游环佩小崆峒。

红泉雨过花皆落,翠云来月不通。

扫石焚香频到此,定逢秦世采芝翁。

诗话《叶向高》:叶向高(1559—1627)明福建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进士。出仕后多次上书反对矿监、税监。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四十二年,因党争激烈辞职。天启元年(1621)再为首辅。时魏忠贤专政,尽斥东林,救护不及,四年坚辞去官。明万历四十二年叶向高辞职后回到家乡福清县。四十四年(1616)八月,叶向高偕长乐知县万编(字寅阳)见三贤祠已修复,并为之撰写《重修晦翁岩三先生祠记》一文,刻石立碑(碑高3.7米,宽1.19米,厚0.18米)。随着时间的推移,祠记文字已湮漶,大部辩论不清。2002年秋,整修“龙峰书院”时,在其旁另立一块铝合金制作的版面,原文由笔者黄世鼎加以注释刊出。同时叶向高触景抒怀而赋诗:

其一

寂历岩扉昼不扃,昔贤曾此授遗经。

年深但见松杉古,人去长闻俎豆馨。

苍藓剔残余片石,白云踏尽出孤亭。

一从凫鸟飞来后,夜夜空山有客星。

其二

松径萧萧路几盘,芳祠瞻拜肃衣冠。

天崖何代无逋客,海上千秋有讲坛。

 

古戍梅花残月晓,荒村荔树早霜寒。

怀贤莫起前朝恨,留得名山此日看。

(二律诗刻于“读书处”岩壁上,洒脱挺劲

 

诗话《黄任》:黄任(1683-1768年),字莘田,永泰人。康熙四十一年举人,后任广东四会知县,兼摄高要县事,为官清廉。辞官后住福州早题巷,编纂《鼓山志》,协修《泉州府志》。工善书,尤以《香草笺》对台湾诗坛影响大。他与张学举至交。张学举,字乾夫,江苏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长乐知县。张学举平易近人,深得民心。并作诗勉励年轻人要胸怀大志,攻读书史,登科高中,取得一官半职,为民操劳。他匆忙离职时,百姓不能报效父母官深感遗憾,希望他以后再来长乐为县令,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至交黄任亲临其境,对张乾夫在长乐任职了如指掌,就写了《送张乾夫学举归里》四首绝句,以诗赞颂张学举在长乐这个“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所做的功绩。

黄任每次由闽江东下来长乐,两岸上碧绿的山峰像美人头上的螺形发髻一样醉人。远远望去,青山隐约处,那就是吴航大地名邦管领属仙郎,海国蒹葭忆蚤霜。每度女螺江上望,青山一发是吴航

 

[相关链接]

“郑方坤系长乐玉田人”

郑方坤(1693—?),字则厚,号荔乡,玉田村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雍正元年(1723)三甲六十名进士。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而且著述不辍,康乾时期罕有其匹,四库全书收集20部作品之多。尤其代表作《全闽诗话》一书,影响殊深。为此,福建人民出版社聘请陈节、刘大治两同志以四库全书本《全闽诗话》为对校本,对原书加以校对出版。在前言中陈节、刘大治是这样写道:“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生卒年不详,清雍正、乾隆年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这样叙述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当时建瓯的学弟刘星炜和建宁后学梅崖朱仕各为《全闽诗话》作序,亦叙及作者为“建安人”。

那么郑方坤是否长乐人呢?一时疑窦顿生,只好“搁笔费评章”。期间笔者查阅了《六里志》《玉田郑氏族谱》《长乐进士》等书,及询问玉田村郑氏后裔……,此时疑窦顿释。原来郑访坤生活在书香门第,其父郑善述为玉田第十四祖,文章品行名闻遐迩,他编撰了《玉田郑氏族谱》。这族谱是一方文献,影响深远,被福建省图书馆所收藏。后郑善述举家迁往建安(今建瓯)。郑方坤与其兄郑方城青年即生活在玉田,可见郑方坤是名副其实的长乐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