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作文?怎么辩 “鬼胎”?别怕,按套路来。

 karlinms 2021-03-02

{上卷 第十八回 第十一节:}

【原文】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cǔn)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 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 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 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 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夏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 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 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端木持易见解】

今天又必须发发骚情,来跟大家谈谈吟诗作赋的事情了。

先说迎春的,匾额说是“旷性怡情”,实际上,只有旷怡,没有性情。说是要“畅神思”?实际上没动脑子。连起来就是没心情,没思想。这就叫“勉强塞责”。

再说探春的,匾额说是“万象争辉”,但怎么个争辉呢?她“精妙一时言不出”。说不出,只好说一句“果然万象争光辉”。我都想喷饭了。这就是“随众塞责”。

而惜春呢?标题说的是“文章造化”,可说的内容呢?却是“山水”,“楼台”,“园修”,都是“景”,甚至她还说“景夺文章造化功”,竟那么好,把文章造化都掩盖了,究竟是说景?还是说文章?。这简直都跑题了。真是个“愚姊妹”。

李纨呢?标题说的是“文采风流”,实际上却说的是“秀水名山”,“歌扇”,“湘裙”,“神仙”,即元春。跑题啦。没有体现它的文采风流啊?对不对?但李纨有点进步,总算是知道今天的主角是谁,那就是元春。应该歌颂的对象是谁?应该是元春,对不对?上面三姐妹,迎春、探春、惜春,都不知道今天的主题是什么?是嫉妒?是坏?还是蠢?

倒是宝钗乖巧,匾额“凝晖钟瑞”,光辉凝结,福瑞聚集,结集到哪里呢?自然是元春身上嘛。而内容也写的符合主题。这一点比李纨出彩的多了。但缺点是写实的,马屁太明显了。这就稍微差点。

最后看黛玉,“世外仙源”,就超凡脱俗了。虽然也是赞美元春,但境界上就高一层,没那么明显,没那么直白。含而不露。这一点比宝钗高一个层级。

写文章,第一是有感情,有思想;第二是言之有物,要具体,不能学探春,搞一句:“啊,好美啊”;第三是不能跑题,越说越远;第四是即便把握了中心思想,但也不能在说明的过程中又跑偏了;说理过程也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第五过于写实,不懂曲折,隐幽,留白,就只能算是说明文,而不能算作艺术;弟六,写文章应该虚实结合,善用比喻,典故,懂得艺术之美在于婉转,在于通幽。没有“幽”,只有“直”,就没有美。

这是单就文艺而言的。

我对于这几个词,非常敏感,“争衡”,“勉强”,“随众”,“塞责”,“压倒”,“胡乱”,你们看一下,这几个词,特别有意思。迎春可以说是勉强,被迫写嘛,勉为其难,强人所难。探春,本来想争衡,还算有自知之明,所以最后“塞责”了事。惜春,完全就是随众了。宝钗虽然没说,但从她的诗中可以看出,她是“争衡”的,但显然功名之心太甚,反而降低了水平。而黛玉,她本是要“压倒”的,但由于时间紧迫,只有一首诗的功夫,所以她没有自信一首诗能彻底胜利,所以她放弃了“压倒”的欲望,她自以为“胡乱”做了一首,却已经超出其他人很远了。这说明她水平是诸人之上的,是非常高的。

这些女人的小心思,倒不是我最想说的,我最想说的是,实际上,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你们看,是不是就是:“争衡”,“勉强”,“随众”,“塞责”,“压倒”,“胡乱”这几个词呢?我发现,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的:或者争强好胜,或者被迫应对,或者随波逐流,或者满足于责任范围之内,或者谋求压倒别人,或者胡乱的生活着。大家大体就是这个样子,一直以来,好像没变过,这才是人世“大观”啊。这就是模型,给大家建模了。很多人说钱钟书的围城为什么好?就是建立了这个“围城”的模型。你们看,大观园的模型,比他还厉害。大观园本身是一整个世界的模型。而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模型。今天这六个人的文章、态度,组合起来,即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为学作文的模型,也提供了一个日常人们对待事物的常见态度的模型。

你们说,懂了这个模型,是不是写文章再也不怕了?开会或者待人接物的时候,各色人物,各种鬼胎,不也是尽在掌握了?

常言说:“人生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诚斯言也!

端木持易后记:

诸位如果觉得我写的好,麻烦帮忙转发,或者推荐给其他朋友阅读。我不去追逐时势的幻灭变化,而持之以恒的领读红楼梦,正是希望,有更多人的朋友,能做一个长情的人,能做一个与“”同在的人!

而路越长,越离不开伙伴!

我需要你们!

你们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