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对与错

 山爷wzs0718 2019-07-31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便一步步走向神坛。宋代诗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把孔子推到一个新高度。

然而,孔子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反差极大。孔子在世时,顶礼膜拜者,尊其为“天纵之圣”、“天职木铎”;亦有人贬之为“丧家之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至于后世,有人尊奉“至圣”、“至圣先师”、“无冕皇帝”;亦有人贬之为“孔老二”,还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更有人讽刺曰:“怪哉,孔子之前,人们只能炳烛而行”!

尊重孔子的人,认为孔子说出了万古不易的真理。批评孔子的人,认为孔子禁锢了中国人的思维,矮化了中国人的人格。那么,孔子究竟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为什么人们对他亦爱亦恨呢?

首先,孔子说对了什么?

孔子的理论核心是“仁”和“礼”。如果用八个字表述,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再引申就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仁义礼智信”。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把人类最原始的血缘关系,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形成宗法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以夫妻关系为轴心,上推四辈,下推四辈,左推四级,右推四级,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服”网络化,固定化。再以“五服”为基础,继续扩散,形成一个个庞大的谱系,即家谱。

整个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又一个家谱链接。有家才有国,所以称国家。比如,他说,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父子有亲,朋友有信,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而维系等级的法宝是仁和礼。

这不是孔子的发明和创造。这是人类演化的必然,也是客观存在,是最基础、最原始、最简单、最真实的存在关系。不仅中国,凡是有人的地方,血亲关系就存在。不仅过去正确,现在正确,将来同样正确。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这种血亲关系难以颠覆。

即便在西方社会,同样存在血亲关系,同样有依恋、关爱、尊重、长幼等,家族情感。基督教讲的也是爱,且是大爱。即使没有形成像儒家一样的理论体系,依然客观存在。

这恰恰是孔子的不朽之处。孔子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如果没有孔子,一定会有一个什么子出现,来完成这项使命。

正是这一个“对”,使孔子成为“千古明灯”,而且不论任何人,如何批判孔子,如何讨伐和诅咒孔子,孔子都会安如泰山,屹立不倒。

其次,孔子说错了什么?

孔子错就错在把血亲关系泛化、套用到政治管理体系。孔子由父子泛化到君臣,由孝泛化到忠,由修身齐家泛化到治国平天下。特别是,孔子将父子和君臣,忠和孝,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放在同一个理论平台上,用父子关系暗喻君臣关系。

这不是一般的错,而是错的太离谱。仔细想想,孔子做了两件事:一是泛化和套用血亲关系;二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关系搅和在一起,形成同一个思想体系。恰恰这才是孔子的发明和创造

其实,在先秦时代,即春秋之前,君臣关系不是这样。那是一种标准的封建体制,是属地管理,地方高度自治。周天子仅仅是一个名号,只有对外发动战争和组织祭祀的权利。

地方封王和周天子的关系,地方封王和臣僚之间的关系,都不像父子关系。相反,他们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且相互制约。孔子正是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关系,才提出恢复周礼。

由于孔子的发明,中国帝王找到了自己高于他人的理论依据。因此,历代皇帝除了自称“天子”外,还顺理成章成了人民的父亲。臣工更是沦为皇帝的家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实,从人类演化史看,也不是这样。从三皇五帝,到尧舜,再到大禹治水,再到周天子,统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几乎没有什么特权,是典型的人民的儿子。服务的好就干,服务的不好就下台,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一直延续而来(这方面内容太多,容后再专题论述)。

孔子为了恢复周礼,建设自己的心中的“大同”和“小康”社会,竟然巧妙地把血亲关系,套用到政治统治当中,而且很快被统治者发现,迅速加以利用。后来的“父母官”、“晴天大老爷”、“ 父皇”、“儿皇帝”,等等,都是这一理念的延展。

再次,孔子的对与错对国人的影响

批评者不论多么用力,都不能撼动孔子的地位。孔子像个不倒翁。尊孔者不论多么虔诚,总让人感觉那儿不对味儿。

有的人,一会儿认为,官员是父母,是大老爷,是慈父;一会儿认为官员是服务员,是人民的儿子,是公仆。当他认为前者时,是接受了孔子的思想。当他认为后者时,是客观现实,法治理念,可谓思维分裂矣。

因此,有的人嘴上喊着为群众服务,心里想着当官做老爷,实际是权谋之术。有的人认为,既然是父母,就不应接受群众监督。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儿子,就应该无条件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满意才是根本。两种思想碰撞,互相指责。

认为孔子对的,把孔子的错也认为是对。认为孔子错的,把孔子的对也认为是错。惶惶不安,莫衷一是,皆因不能真正了解儒家学说之故。因此,我今天要说,凡是大谈国学,又不能说清孔子对与错的,不论是谁,有什么头衔、身份、地位,说什么华丽辞藻,大抵都是不学无术的骗子。2019.7.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