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坛书家王秋湄,章草书法颇受好评,他的隶书、楷书也不错

 百尺杆头进 2019-08-01

谈到王秋湄的书法,他早年应从馆阁体入手,接受了严苛的训练,书风类赵孟頫;后转习章草,笔法自汉史游的《出师颂》《急就章》,张芝的《芝白帖》,三国皇象《文武帖》中得,并参以元康里巎巎、赵孟頫、明宋克诸家风格。

王秋湄像

王秋湄先生章草书法成就之取得还得益于其过硬的行草书及隶书、魏碑基础,其行草从“二王”、赵孟頫得法,为帖学之正宗传人,风貌和气息与其友人黄节、叶恭绰极为近似,黄、叶二人均为近现代书法大家,特别是叶恭绰,其行草书精湛绝伦,“气魄沉雄,风姿挺劲,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

王秋湄 隶书七言联联

与之交往甚深的启功评其书云,“天骨开张,盈寸之字,有寻丈之势。谓非出于异禀,不可得也”。但王秋湄在笔力上似乎更加强健,这可能源于先生早年投身革命,做事比较有魄力,而叶恭绰在政界相对平稳。王秋湄的隶书、魏碑功力亦颇深厚,据他的友人高伯雨回忆,“在上海居住时,他努力临池,清早起来,写隶书至少要二三百字,每日如是。他的章草看来似乎写得很娟秀侧媚,但因为他写隶书有基本功夫,有时能以隶书及北碑等法,贯入章草中,写出来特别峭拔刚劲,宋仲温见之亦当退避三舍”。

王秋湄 隶书七言联

王秋湄书法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仅精通书法,对诗学亦颇有研究,著有《摄堂诗选》,因此他的书法中蕴藉着一种独有的诗人境界,这种气息的融入极大增强了其书法的韵致。同时他喜好收藏,藏有诸多佛造像拓片,其中有颇多的书法名品。王秋湄的隶书、楷书亦有存世,其隶书带有一定的明清人隶书意味,楷书则融合魏碑、隋碑,受隋《鞠迟墓志》影响较大。

王秋湄 章草条幅

通过王秋湄的隶书、楷书作品来看,他似乎主要遵从帖学,对碑帖书法之间的壁垒认识分明,并没有像叶恭绰那样进行将碑融于帖的尝试,而是运用帖学笔法书写隶书和楷书。且根据现有的资料,王秋湄书写章草,提倡从篆隶书入手,但未见其临习篆书的作品。虽然他身边的友人黄宾虹、易孺、简经纶、张大千、陈师曾均为民国时期擅长碑派书法的大家,但先生似乎如其为人一样,清高自居,不易受他人影响,恪守着自己的信念。

王秋湄和张大千在莫干山

不容否认的是,王秋湄的帖学书法自成一格,筋骨强健,用笔潇洒,书作中孕育着一种清刚之气,加之他性格高亢,极富才情,常年钻研佛法,晚年其书更是于刚健雄浑中融入了一种冲淡自然的禅境,非寻常书家可比。然而,笔者将王秋湄归入政坛书家之中,也是遵从先生的意志,毕竟他一生最耀眼者乃是其青年之时,面对国事日蹙,毅然投身革命,不畏艰难险嚱,参与到推翻清朝帝制的革命运动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