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钊:易被忽略的湿热病的舌象、脉象

 中医药方便 2019-08-01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也特别丰沛,所以湿热病的发生也就相对较多。

再加之夏季暑热偏盛,气候特点突出,所以夏季的湿热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暑邪和湿热病的特点

01

暑热耗气

即使静坐于某处也会有疲倦感;

02

暑热伤津(伤阴)

但这种伤阴不是指人体的真正的物质基础损伤严重,主要是指出汗多,津液的受损;

03

暑多夹湿,湿热易困阻三焦

①困阻上焦:始恶寒,后但热无寒,胸闷,气紧,短气,乏力;

②困阻中焦:脘痞,纳呆,不欲饮食,腹胀,腹痛,腹泻;

③困阻下焦:小便短涩,或黄赤淋漓,大便不通或溏而不爽。

且因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患湿热病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中气实的人容易病在阳明,而迅速化热;

中气虚的人易病在太阴这个层次;

阳气偏旺之人感受暑湿后易化热、化燥;

阳气虚之人感受暑湿则易导致中阳受损,出现乏力,纳呆,脏腑功能低下的表现。

以上这些都是夏季湿热病的一些基本特点,金老师讲在临床当中要辨证湿热病,还是要四诊合参,舌象,脉象都非常重要。

单就舌像而言,一般观舌体颜色可定病情的阴阳走向以及病性的寒温,查舌苔的厚薄可分湿浊的轻重。

思考

那舌苔的松浮和紧密程度以及舌苔津液的盈亏又分别表现什么病机呢?临床中又应该怎样将它们结合起来,结合在一起表示的病机意义又是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