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炳軍|《<詩經>與禮制研究》(第一輯)跋

 許學仁 2019-08-01

《<詩經>與禮制研究》(第一輯)跋

作者簡介

邵炳軍,男,1957年10月生,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人,西北師範大學文學博士(2000),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2002),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6),二級教授(2016),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2018);現為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主任、上海大學詩禮文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詩禮文化研究》主編,《詩經研究叢刊》編委,兼任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研究先秦兩漢文學與詩禮文化。

自1982年1月入職高校以來,共主持在研或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詩經》與禮制研究”(16ZDA172))、上海市社科規劃重大項目“兩周文研究”(2015DWY001)等科研項目17項,在《文史》《文學遺產》《國立中正大學學報》(臺灣)《詩經研究》(韓國)《中國古典研究》(日本)等海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0篇,出版《德音齋文集·詩經卷》(2017)《春秋文學系年輯證》(2013)等學術著作13部,科研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獎二等獎”(2015)、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2015)、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2014)等科研獎勵12項。

文稿來源:

《<詩經>與禮制研究》(第一輯),上海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

2016年7月15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佈了“201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招標公告”。本年度共發佈246個招標選題研究方向,涵蓋26個學科領域。其中就有“《詩經》與禮制研究”這一選題。當時看到這個題目心裡著實有點小激動。

因為這正是我心儀已久的一個研究領域:1997年9月,西北師範大學趙逵夫師給我們首屆博士生講授“專書研究”學位課程時提出,深化《詩經》研究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就是:繼續發掘整理文獻資料與夏商周三代斷代工程研究成果,借鑒先秦文化史、禮樂史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開展三《頌》與禮樂關係研究。2010年6月,在我主編的《詩經文獻研讀》第六章《〈詩經〉研究方法論——從詩經學研究的三個階段看〈詩經〉研究方法論的歷史發展》中,從《詩經》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一步系統闡釋並強調了趙逵夫師的學術理念。

實際上,將《詩》與禮結合進行研究,一直貫穿於我的《詩經》研究乃至整個先秦文學研究的實踐中。比如,2000年6月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周“二王並立”時期詩歌創作時世考論》,2002年6月完成的博士後出站報告《春秋時期政治興變與詩歌創作演化——以兩周之際“二王並立”政治格局為起點》,2013年12月出版的《春秋文學系年輯證》,重點研究了春秋時期傳世《詩經》作品凡183篇,與本選題直接相關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五:一是考訂了詩歌作品的創作年代,二是清理了詩歌作品所蘊含的“五禮”資訊,三是輯錄了“賓禮”發展的新形態——賦《詩》活動,四是輯錄了《詩》與“禮”及其關係的理論表述,五是輯錄了“五倫”道德規範的生成及其理論表述。同時,還在29種海內外學術期刊、輯刊、集刊與論文集,發表了與該選題直接相關的學術論文37篇。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招標選題公佈的第一時間,上海大學文科處、文學院有關領導就動員我出面領銜競標。當時,我自己心裡雖有點小激動,但又非常猶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2015年已承接了一個上海市社科規劃重大項目,2016年上半年新立項的一個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如果再去競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擔心精力不濟;二是這個選題是學術界其他先生推薦的,自己跑去競標,感覺有點不太厚道,怕引起同行非議;三是這個題目涉及文史哲三大學科門類,交叉性非常強,可以參與競標的學者強手如林,擔心名落孫山。故我就委婉地回絕了各位領導。

至8月初,相關領導依然做工作讓我領銜競標。這些年輕有為的領導,他們的工作韌性感染了我。於是,我決定去試試。當然,面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建競標團隊,但由於動手晚了半個月,許多非常有實力的學者已經被其他競標團隊拉走了。故如何組建一個有特色、有實力的研究團隊,是最傷腦筋的事。當然,後來在我組建的競標團隊裡,既有《詩經》研究領域的專家,如中國人民大學徐正英教授、鄭州大學羅家湘教授、清華大學馬銀琴教授等;又有禮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如西北大學張懋鎔教授、南京師範大學王鍔教授、安徽大學陸建華教授、井岡山大學鄧聲國教授等;還有先秦秦漢史與中國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如上海大學寧鎮疆教授、朱承教授等。這應該說是一個學科結構、年齡結構都搭配比較合理的學術研究團隊。

同時,我們特邀復旦大學蔣凡教授、臺灣中正大學莊雅州教授、上海大學董乃斌教授、湖南大學陳戍國教授、上海大學謝維揚教授等5人擔任學術顧問,聘請中國語言大學韓經太教授、日本宮城學院女子大學田中和夫教授、西北大學張懋鎔教授、復旦大學徐志嘯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周啟榮教授、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方秀潔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李笑野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林素英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勞悅強教授、上海大學周鋒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陳致教授、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潘碧華教授、上海大學羅立剛教授等15人為學術委員會委員,由韓經太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啟榮教授任副主任委員。在這些海內外著名學者中,不僅有《詩經》學與禮學研究的專家,而且有整個中國詩歌史、文化史研究領域的專家。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智囊型學者的支援,使我們的競標團隊更加有底氣了。

8月31日,正式提交標書;11月7日,立項名單公示;11月16日,立項名單正式公佈;2017年3月27-30日,召開了開題報告會。參加開題的評議組專家有南開大學陳洪教授、北京語言大學韓經太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譚帆教授、中山大學吳承學教授、安徽大學丁放教授、西華師範大學伏俊璉教授、清華大學劉石教授等,由陳洪教授擔任組長。出席會議的專家對該項目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與建議。開題報告會後,由我主持召開課題組全體成員會議,在充分吸收專家的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對項目具體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同時,制定了《階段性研究成果獎勵方案》(試行稿)等相關規範性文件。

開題報告會之前,上海大學為了給重大項目團隊搭建更好的學術平臺,特批准將原“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更名為“上海大學詩禮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6月23日,學校批准將該中心升格為“上海大學詩禮文化研究院”。該研究院的成立,為本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一個更加良好的實體性學術平臺。

2018年3月23日,本項目被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列為“上海市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宣傳推介項目”。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建設“詩禮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自4月28日以來,共推送各類資訊79條,總使用者數1161人。其中,階段性研究成果67篇,平均閱讀量為700人次,最高閱讀量為3,723人次。該平臺有效地發揮了項目資訊發佈、成果交流和文化傳播功能。

2018年6月1-4日,本項目中期預評估暨項目推進會在上海大學召開。應邀參加預評估的專家組成員有:浙江工業大學梅新林教授、中國社科院劉躍進研究員、哈爾濱師範大學傅道彬教授、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郭傑教授、西華師範大學伏俊璉教授、河南省社科院鄭志強研究員、廣東省社科院韓冷研究員,由劉躍進研究員擔任召集人。評估專家一致認為:本重大項目課題研究,基礎扎實,視野開闊,成果豐碩,操作規範,創新性與影響力強;同時,對後續研究工作進行具體指導,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最後,重大項目課題組召開了項目推進會,就已有研究進展情況進行彙報交流,對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與要求。

截至目前,本項目組成員已推出了一批優質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出版學術著作1部,發表學術論文50篇。其中,在《哲學研究》《歷史研究》《學術月刊》《清華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等CSSCI核心期刊、集刊、輯刊及《光明日報》發表30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文學研究文摘》文摘3篇,《新華文摘》《學術界》摘要2篇,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全文轉載2篇,《先秦、秦漢史》全文轉載1篇。

經研究,為了更好地宣傳推介本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擴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輻射面,增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影響力,本項目組擬將階段性研究成果編撰為《詩經與禮制研究》,陸續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輯共收錄了14位項目組成員的25篇代表作,按照項目既設研究內容分為三大板塊:上編“中國傳統禮制的生成、定型及流變”,收錄了4位作者的6篇文章;中編“《詩經》與‘五禮’‘五倫’的共生互動”,收錄了9位作者的10篇文章;下編“‘詩禮文化’的生成、流傳與當代傳承”,收錄了7位作者的9篇文章。

該書由中國詩經學會會長王長華教授賜序,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劉石教授題簽;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上海大學出版社副總編鄒西禮先生頗多辛勞,責任編輯賈素慧認真負責,執行編輯劉加鋒同學負責具體編務。謹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邵炳軍

乙亥年仲春廿六吉日于申城德音齋

本微信公眾號受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上海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宣傳推介活動項目資助。

主  編:馮春英

責任主編:谷文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