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澄江村(地方介绍)

 黎明书阁 2019-08-01

澄江村(地方介绍)

4个含义

  • 于都县葛坳乡下辖村
  • 云南安宁市温泉镇下辖村
  • 福建晋江市英林镇下辖村
  • 江西兴国县东村乡下辖村
收起

澄江村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于都县境北边,北近宁都县交界处西依兴国县境东靠瑞金。澄江村东面有青塘河由北往南流入梅江。距赣州市约需两个小时车程,由319国道葛坳乡路段右转小路往东约步行15分钟路程可达,处于东经115.7度与北纬26.4度间,海拔高度约近三百米。

    江西于都县葛坳乡下辖村

    这是一处偏僻宁静的小村庄,整个村境周围有如密闭形的盆地般,四周山峦垒垒几与外界隔绝,澄江村首建于后唐时期,次建于北宋仁宗时期,兴于宋元明清四朝数百年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水古村。其村围设东、西、南、北三门的门额铭石收藏,其中“北门”题名落款是宋末的文天祥。据《于都县志》记载,远在几百年前的宋朝某年冬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在澄江村谭氏祠堂门外,昏倒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村中乐善好施的财主谭光道路过,见那少年头上环绕祥光,认为此人不凡,赶紧救起。待少年醒后,细问来历,方知此少年叫做文天祥,年仅十二岁,庐陵富田(即今江西吉安)人,为寻找因屡试不中功名而背井离乡的父亲,辞别母亲独自踏上了艰难困苦的路程,一路打听,一路乞讨至此。谭文景听后,拉着文天祥来见正在私塾讲课的先生文革斋。文革斋正是文天祥之父,父子相见,悲喜交加。 后来谭文景收留了文天祥,让他一边放牛,一边伴三个儿子读书。文天祥劳动勤快,又聪明好学,三年后,文天祥与谭家的三儿子谭广清一起参加县试,分别以第一、第三名考中秀才。德佑年间,文天祥中状元,后放任赣州知府。为了报答澄江村乡亲父老的知遇之恩,亲临澄江致谢,并在这个小村里筑了方圆两百米的城墙,还修了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并在城门上亲笔题词。

    云南安宁市温泉镇下辖村

    澄江村 澄江村隶属于温泉镇官庄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温泉镇西边,距离官庄村委会2公里,距离温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7公里。国土面积有4.1平方公里,海拔1818米,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51.4亩,其中人均耕地0.96亩;有林地5875.21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1户,有乡村人口256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人,劳动力2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村内无灯。全村有85户已开通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有85户通电,有7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100%、91.8%和96.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2户,其中

    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2户(占总数的96.5%)。

      该村到温泉镇的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路面均为硬化的路面;村庄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0辆,农用车4辆、拖拉机18辆、摩托车1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9.5亩。其中有高稳产田地面积238.5亩,人均高稳产田地面积0.9亩。

      全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5户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5万元,占总收入的49.2%;畜牧业收入153万元,占总收入的4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80头,肉牛43头,肉羊10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28%;工资性收入27万元,占总收入的7.6%。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0人(占劳动力的25.6%),在省内务工47人,省外3人。

    澄江村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于都县境北边,北近宁都县交界处西依兴国县境东靠瑞金。澄江村东面有青塘河由北往南流入梅江。距赣州市约需两个小时车程,由319国道葛坳乡路段右转小路往东约步行15分钟路程可达,处于东经115.7度与北纬26.4度间,海拔高度约近三百米。是一处偏僻宁静的小村庄,整个村境周围有如密闭形的盆地般,四周山峦垒垒几与外界隔绝,初次探访者如无熟人带路恐难以寻得路径进入。

    澄江村首建于后唐时期,次建于北宋仁宗时期,兴于宋元明清四朝数百年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水古村。澄江村初起是由唐末风水名师、中国风水文化创始人杨筠松之高徒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所选址布局的,也是谭文谟家族的起基繁兴之地。历经数朝发展,数百年间人丁茂盛人才辈出。今澄江村已成为江西省首屈一指的风水名村。

    笔者李魁斗于偶然机会中,辗转认识现住江西省于都县城的、曾任于都县委宣传部长、谭文谟第37代裔孙谭年清先生,始由谭年清先生带往寻访,而能一窥唐末之风水大师刘江东所选址并规划布局的风水名村。

    澄江村 谭氏本为姬姓始于周朝。当时周王三子之儿名虢仲为文王同母之弟,受封于陕西省宝鸡市西虢王。传第六世孙西虢侯之三弟名懿官拜车骑将军,因平东方诸侯之乱而建有功劳,遂受周穆王赐封于今山东济南历城县的谭国为王,子孙世袭生息多代至谭子在爵位时,因齐国入侵无力抵御遂逃往今山东莒县的莒国,乃以子爵为名谭国为姓而暂借莒国繁衍生息。谭氏传至第十七代孙谭文英时,乃迁徒湖南定居,再至南朝宋元嘉末年时,其裔孙谭衍昌科中元嘉末年进士官任都蔚,后因暗留妃子于家中而获罪出贬于江西抚州,后便定居于抚州谭坊。至唐宠宗元和年间谭衍昌第十六代孙谭寅郎阶其儿子谭全播再由抚州迁徙至宁都的斫柴岗。

    谭全播于唐僖宗朝科中进士官至太蔚金紫光禄大夫,后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居于赣州城内。延至次子谭文谟因袭其父亲爵位又续住於赣州城内。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入侵长安城时,当时在唐都长安城任职金紫光禄大夫的杨筠松亦随军出城南逃。半路于投宿旅店中结识时任武昌太守的廖銮也因黄巢之乱而想回乡避难,因同朝为官而相谈,又两人皆为性情中人故话语投机而后相偕同行。及至江西廖銮家乡时,因受廖銮极力慰留又见廖銮家乡属地风水及佳,遂暂借居于廖銮宅内,杨筠松心想有待时日乱象稍安再回广东信宜家乡亦不迟。

    黄巢之乱中有一洛口镇镇人氏名卢光稠,因一心保卫乡人遂偕其表兄谭全播组织防卫军据赣称王,廖銮有一族亲名廖爽便任职于卢光稠军中任一武将后升任刺史,卢光稠因听得廖爽提及族亲廖銮之名便前往廖銮家拜会,而同时认识与廖銮同座的杨筠松。

    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卢光稠父亲卢卓死亡,卢光稠便前往廖銮家礼聘杨筠松为其父亲卜葬于八都球田岗之坳塘,又名长岭里的旗形山的旗尾穴内墓坐酉向卯,葬后数月卢光稠因受旗形之火山感应快速之力量,即升节度使加平章统行事之爵位。事过六年后的唐广明元年(880年)时,卢光稠母亲曾氏过世,卢光稠又礼聘杨筠松前往卜葬于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龙马形的钳穴内,墓坐辛向乙,此墓更使卢光稠子孙发官贵十数代而不随。卢光稠本人从此更加声势日旺,不但拥兵数万且威镇赣州主政长达26年之久。

    卢光稠母亲曾氏外家有一名为曾文辿的人是卢光稠表弟,就在卢光稠军队内任职参军,见杨筠松之堪舆术如此专精便偕其大哥曾文遄及其三弟曾文迪等,同拜在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秘旨,同时谭全播次子谭文谟之岳丈刘江东,闻讯后也经谭文谟介绍而拜进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精术。而后谭全播便聘请杨筠松前往堪查其祖坟,经杨筠松堪查谭全播各门祖坟后发现谭全播祖父及父亲的坟墓皆稍有缺失,遂央求杨筠松为其祖父谭胡的骨骸改葬于葛坳乡的连狸吐舌形穴内,又将其父亲谭寅郎骨骸改葬于光化里表富塘的中元夫子嵊穴内。此后谭全播便于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虔州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从此执政虔州长达七年,直至85岁死亡为止。

    谭全播死谭文谟接掌父亲职位,执政虔州而续父亲居住于赣州城内。谭文谟因娶刘江东之女刘氏为妻因而得到刘江东传授堪舆秘笈,而后自行卜居于潭布,后又迁徙三坳之石桥头,时岳父刘江东前往堪查后因觉不甚理想,便出面为其女婿谭文谟寻得澄江之风水宝地而再次迁徒澄江定居。自此谭氏一门开使人丁大旺,后因人口众多便有裔孙外迁散居各地,有的迁回原居地石桥头,有的迁至异邑也有迁至洛口及瑞金产龙的,可说于数代间开枝散叶繁茂无数,同时官贵无数富商亦分布于各地。

    谭文景为谭文谟第九世孙,原出生于宁都石上乡斫柴岗,于宋代时官任都指挥使出镇于汉阳,于宋仁宗时辞官还归故里,谭文景因亦习得先祖谭文谟延传下来的堪舆秘旨精华,故当回祖居地澄江堪查后发现澄江确是一块非常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回迁澄江祖地开基发展而成为今澄江之始祖。

    澄江村兴旺时期,谭氏子孙人丁众多,家家外出营商或为官皆有所成,也都能拿钱回乡建设。宋代时期还曾因为庄内富有恐怕引起盗贼入侵,而将村庄四周筑城圈围只留北东南三个城门以供村民出入,可见澄江村当时有多富有。当时谭氏族人对于文学方面亦相当重视,宋朝时期文天祥父亲还曾受谭氏族人礼聘前往澄江教书,儿时的文天祥也曾跟随父亲在澄江村生活了数年,而成为谭氏族裔的玩伴,出名后的文天祥在宋淳祐年间,于澄江村筑城围村时还受邀为谭氏族人在三个城门题词,并于宋淳祐三年为谭氏族谱撰写序文。

    谭氏一族代代有人继习堪舆术,除偶有为人扦葬外还常有外人求教但皆疑于祖传之规而不予授教。直至渊传至第十八代裔孙谭举宽时已近元朝末年,谭举宽虽学得一身天象堪舆及卜巫之精华,但疑于世局不稳致并未外出发展而隐于澄江潜修。平日除偶于受乡人之邀而外出为人卜葬外,余时皆留于澄江过着诗书写作平静的日子。

    直至谭举宽年老时适有其表侄婿刘基前来求教,此时的谭举宽正因其子并未继其志而学习堪舆术,而孙辈又年纪尚幼正恐于此术失传之际,适有刘基前来求教,谭举宽心想,刘基虽为外人但亦为其表侄的女婿,虽为姻亲的晚辈,但也可论为亲人。又见刘基之长相骨架贵气甚重,且见刘基之个性颇为隐重谈吐也颇有内涵,于是谭举宽自渡如今而将祖传之堪舆功夫传予刘基相信祖灵必能谅查才对的,便收刘基为徒并将其先祖所留之堪舆正宗之观龙查脉及点穴之法尽授予刘基澄江村至今繁衍人丁十数万之从散居国内外,历代裔孙官贵无数,营商致富亦不在少数。当笔者李魁斗前往澄江村探访时发现,澄江村之地点偏僻远离尘嚣,深藏于层层这万峦山景深处,村境可说地理天成,不但来龙龙势活跃地属真龙正结(见图),开帐后的龙穴亦结成阳宅之平阳局,地势坐西朝东堂局宽阔明朗,砂护案朝齐备且明堂四周山势自然形成有似城廊般四围紧密,水势由左流入过明堂后向右九曲而去,天门有开且地户不见出口,江水清澈而流势缓慢。放眼四望山体完整不但少有崩破现象且草目青翠滋润,后龙土质不但滋润且细致不粗燥不干枯,风藏气聚且气候四季如春,可说是风水名村之必备最佳条件也。

    福建晋江市英林镇下辖村

    江村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畔西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澄江又称伍堡村、嘉排村。澄江谢氏肇基始祖为千禄公(墓葬柯坑)。宋末元初时,谢氏自泉州谢衙(金鱼)巷迁居南门外晋江县十一都澄江乡。至今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余世,历经700余载,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