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女孩反复高烧查不出原因,专家让其停用其他药物高烧到42度

 红海飞狼 2019-08-02

——李晓意/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级规培生

三个多月高热不降却是用药惹得祸

2019年5月31日,又是一个星期五,按照惯例,不出意外的话会是相对比较清闲的一天,可没想到刚一过9点,病房就来了一个特殊的患者。

这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就诊的原因是反复发热3月余,原因不明。

面对这样一个病人,我不敢掉以轻心,梁主任经常跟我们说一句话:老爷们儿的贫血,必有妖孽!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小姑娘却反复高热不退,又是什么“妖孽”在作怪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详细询问了病史,了解到小姑娘3月前第一次发热是因为受凉后出现的,当时体温38.7℃,伴有头痛,无其他伴随症状,就在诊所里以“感冒”给予口服药物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后就未再进一步治疗。

14岁女孩反复高烧查不出原因,专家让其停用其他药物高烧到42度

然而接下来的这3个月里,每间隔2周左右,这个小姑娘就会发热1次,而且多数和用药有关,体温最高时可达40℃以上,有时候越用抗生素越严重。虽然每次发热前并没有明显的受凉等诱因,虽伴有头痛,但没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也没有咳嗽、咳痰、流涕、咽痛、尿频、尿急、尿痛或腹痛、腹泻等伴随症状,这样反复不断地高烧,可急坏了她的家长,带着孩子看了不少的医院,也看了不少的医生,这发烧却是越治越重,无奈之下,通过在省医院的亲戚,住在了我们的病床。

接着我给她进行了全身体格检查,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的查体并未发现阳性体征,唯一的阳性体征是右侧胸锁乳突肌后方发现3个大小约0.8×2.0cm肿大淋巴结,触痛明显,质硬,活动度差。

那么,患者反复发热的原因会是什么呢?这3个肿大的淋巴结又是否有意义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向上级大夫肖伟老师详细汇报了病人的病史及查体所发现的阳性体征,肖老师跟我分析了常见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发热有:物理化学因素、致热原、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淋巴瘤、其他肿瘤、药物热等。

根据这些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结合患者的病史特点,肖老师指导我针对性地开立了各项生化检查及浅表淋巴结彩超、胸部CT等检查,并予以退热、补液药物应用,叮嘱患者监测体温,很快,患者的各项化验、检查结果一一都回示了,病情却更扑朔迷离:各项检查并未发现明确的感染原及感染灶,自身免疫指标也都正常,亦没有占位性病变,只有淋巴结彩超提示考虑炎症反应性,虽然根据感染会诊,使用了抗生素,可小姑娘的体温却并没有下降。

我们经过观察发现,患者的体温呈现出不规则热型,即使应用退热药物也只能持续数小时正常的体温,可小姑娘除了高热时头痛外无任何不适症状,精神状态也很好。敏感的小姑娘哭着问我:“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绝症,治不好了?”

面对小姑娘哭红的双眼,我感受到了一股无力感,同时也迫切希望可以尽快弄清楚她的发病原因,可是真正的发热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时间到了周二的上午,梁宝松主任医师大查房,我们向梁主任详细汇报了小姑娘的病情及各项检查结果,梁主任再次跟我们分析了发热可能的原因,并根据小姑娘的病史特点及排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逐一排除,最后把病因锁定在淋巴瘤及药物热两种可能性上,同时指出,要想确诊淋巴瘤,就要做淋巴结穿刺或者活检,这对小姑娘来说也是一个创伤,既然考虑两者均不能排除,那么可不可以先考虑药物热可能呢?

梁主任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将我们的诊断思路一一告知患者家属,建议首先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方案,停用一切药物,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如若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就可明确为药物热,同时也可避免淋巴结穿刺活检所带来的创伤,若体温仍持续不降,再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为时不晚。患者家属综合考虑后同意了梁主任的意见,并给小姑娘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观察。

因为小患者是本院职工的家属,所以梁主任让我们对小姑娘的病情进行了持续追踪,家属告知我们,出院以后小姑娘仍有高热,体温最高时可达42.0℃,但仅予以了“扶他林”退热治疗,未再应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此后,她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目前已未再出现发热情况,并顺利参加了中招考试。闻知这种情况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再一次了解了这可怕的药物热!

药物热是由用药所致的发热,药物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同样的药物应用到不同人身上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当身体不适时,不可过于紧张,自行滥用药物,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至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诊疗,也再次提醒所有的医务人员,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请不要忘记了,还有用药惹的祸,药物热! (本文由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教授推荐,梁宝松,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